•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迷仙引 【宋朝】 【词】 柳永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祗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 【唐朝】 【诗】 徐坚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唐朝】 【诗】 王昌龄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 却老 què lǎo

    quèlǎo

    袪老,指长生不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先上,上尊之。』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养生论:『平神气而欲却老延年者,未之闻也。』 【查看详细解释
  • 上尊 shàng zūn

    shàngzūn

    1.祭祀时陈列在最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孔颖达˙正义:『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2.尊奉、尊崇。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十二年冬,齐顷公如晋,欲上尊晋景公为之,景公让不敢。』 【查看详细解释
  • 人君 rén jūn

    rénjūn

    国君。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文选˙扬雄˙解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亦作『人主』。 【查看详细解释
  • 人纪 rén jì

    rén

    做人的纲纪。书经˙伊训:『呜呼!先王肇修人纪。』文选˙扬雄˙解嘲:『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 【查看详细解释
  • 成均 chéng jūn

    chéngjūn

    古代的大学。礼记˙文王世子:『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郑玄˙注引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查看详细解释
  • 樽实 zūn shí

    zūnshí

    大麦。『樽』文献异文作『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祭义:『宗庙之祭,物之厚无上也。春上豆实,夏上尊实。』 【查看详细解释
  • 甄后 zhēn hòu

    zhēnhòu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妃子。原名甄宓,本为袁绍子熙之妻,曹操破绍,余丕见其姿貌绝伦而纳之,生子叡;丕即帝位后,以失宠怨望赐死;及叡立为帝,上尊谥为文昭皇后。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念奴娇(寿吴宰) 【宋朝】 【词】 吴儆

    延州积庆,到如今千载,芳传遗绪。世袭簪缨来旧治,依约棠阴如故。百里休声,三年遗爱,若迹高今古。邑人尽道,郎君福过渠父。州县岂久徒劳,汉家密令,须作三公去。今入花城称寿处,他日荣归禁路。黄贴天有,上尊名酒,押赐传天语。朱颜绿鬓,腰黄

  • 交驰 jiāo chí

    jiāochí

    1.车马交相奔走。后泛指不断的来来往往。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军书辐至,羽檄交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七回:『走到了一处十字路口,路上车马交驰。』2.相互问候。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九:『宋人书问,自尊与卑曰不具,以卑上尊曰不备,朋友交驰曰不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唐朝】 【诗】 刘长卿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 华严宗 huá yán zōng

    huáyán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华严经为该宗教义的依据,故称为『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杜顺为初祖。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又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查看详细解释
  • 肃 sù

    1.恭敬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2.庄严的。如:『严肃』﹑『肃穆』。礼记˙玉藻:『言容詻詻,色容厉肃。』1.恭敬。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稷嗣制礼,下肃上尊。』2.敬畏。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皇帝祇肃旧礼,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3.戒备﹑整饬。文选˙曹植˙应诏诗:『命彼掌徒,肃我征旅。』4.敛缩﹑萎缩。礼记˙月令:『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5.急迫﹑严峻。礼记˙礼运:『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郑玄˙注:『肃,骏也。』6.引导。见『肃客』条。7.用于书信的敬词。如:『手肃』﹑『端肃』﹑『拜肃』。恭敬的。如:『肃立』﹑『肃呈』﹑『肃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敛容肃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心度 【先秦】 【文】 韩非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专举公而私不从,赏告而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能用四者强,不能用四者弱。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 纪 jì

    1.丝的头绪﹑条理。礼记˙礼器:『纪散而众乱。』淮南子˙泰族:『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2.法度﹑准则。如:『纪律』﹑『风纪』﹑『纲纪』﹑『违法乱纪』。文选˙扬雄˙解嘲:『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3.本纪的简称。为史书纪传体体例之一,专记古帝王的行迹。如:『五帝纪』﹑『始皇纪』。4.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今以百年为一世纪。唐˙李商隐˙马嵬诗:『如何四纪为天 子,不及卢家有莫愁。』5.如:『寒武纪』﹑『侏罗纪』。6.姓。如汉代有纪信,清代有纪盷。1.治理﹑综理。如:『经纪』。国语˙晋语:『礼以纪政。』2.记载﹑记录。通『记』。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记﹑纪二字在『记载』一义上相通。如『记录』亦作『纪录』。但在统绪﹑统理﹑准则等方面词义,一律用『纪』。如『本纪』不作『本记』,『纲纪』不作『纲记』,『经纪』不作『经记』。反之,在当记载下来的文章意义上,一律用『记』,如『日记』不作『日纪』﹑『游记』不作『游纪』。今法律统一用字规定『记录』用于动词,如:『我将他演讲内容记录下来。』;『纪录』用于名词,如:『会议纪录』。(又音)ㄐ|ˇ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史》

    《金史》 - 第十三 【元朝】 【文】 脱脱

    礼五 ○上尊谥 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表请追册先大圣皇帝。十二月二十五日,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天会十三年三月七日,遣摄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九月,追谥皇考曰景宣皇帝,庙号徽宗。 十四年八月庚戌,文武百僚、太师宗磐等上议曰:“国家肇造区夏,四征弗庭,太祖武元皇帝受命拨乱,光启大业。太宗文烈皇帝继志卒伐,奋张皇威。原其积德累功,所由来者远矣!且礼多为贵,固前籍之美谈;德厚流光,实本朝之先务。伏惟皇九代祖,廓君人之量,挺御世之姿……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唐朝】 【诗】 陆龟蒙

    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归心一夜极,病体九秋轻。忽起襜褕咏,因悲络纬鸣。逢山即堪隐,何路可图荣。揲策空占命,持竿不钓名。忘忧如有待,纵懒似无营。小径才分草,斜扉劣辨荆。冷荷承露菂,疏菊卧烟茎。谱为听琴阅,图缘看海帧。鹭毛浮岛白,鱼尾撇波赪。庭橘低攀嗅,园葵旋折烹。饿乌窥食案,斗鼠落书棚。种豆悲杨恽,投瓜忆卫旍。东林谁处士,南郭自先生。分野星多蹇,连山卦少亨。衣裾徒博大,文籍漫纵横。兰叶骚人佩,莼丝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法法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殆;废人而复起,殆;可而不为,殆;足而不施,殆;几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则人主孤而毋内;人主孤而毋内,则人臣党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 民毋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