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 lǜ shī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师。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2.唐代对道士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3.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辩护或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 【查看详细解释
  • 宗喀巴 zōng kā bā

    zōng

    人名。(公元1357~1419)为藏语tsong khapa的音译。本名罗桑扎巴贝。宗喀(今青海西宁)人。西藏高僧。七岁出家,从噶当派法王顿珠仁钦学经,后又跟萨迦派仁达瓦及布顿弟子却贝瓦等大师学法,显密教法莫不精熟,其深度和广度超迈前贤,一时独步,并卓然成一家之言。因感当时西藏佛教轻忽比丘戒律的缺失,大力提倡严守戒律,戴从前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表示严持戒律的决心和思想,成为西藏佛教的改革者,其教法经弟子的弘扬、发展形成格鲁派。所以宗喀巴也是格鲁派的创立者。弟子众多,其中以贾曹杰、克主结最著名。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等。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师七证 sān shī qī zhèng

    sānshīzhèng

    一种佛教的制度。出家人受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证。三师是授戒的戒和尚﹑主持授戒仪式的羯摩和教授戒律威仪的教授师。除了三师之外,还须有七个以上作证的比丘,才算合乎戒律。 【查看详细解释
  • 舍堕 shě duò

    shěduò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舍弃财物和忏悔即可原谅的轻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规定或以违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舍堕,但若将此衣物舍给僧团与忏悔,即可原谅。 【查看详细解释
  • 清规戒律 qīng guī jiè lǜ

    qīngguījiè

    本指禅宗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戒律。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似]金科玉律[反]陈规陋习 【查看详细解释
  •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 pú tí zhèng dào pú sà jiè lùn

    zhèngdàojièlùn

    书名。宗喀巴撰。系统的阐述佛教戒律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格鲁派 gé lǔ pài

    pài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语dge-lugs-pa的音译。格鲁意为善律。十五世纪初由宗喀巴创立。主张严守戒律,强调显密兼修,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侣顶戴标示奉守戒律的黄帽,俗称『黄教』。又以宗喀巴出于噶当派,故或称『新噶当派』。 【查看详细解释
  • 五戒 wǔ jiè

    jiè

    1.佛教戒律之一。为佛教徒应持守的五项戒律。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长阿含经˙卷二:『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2.出家人。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四出:『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个五戒便是。』 【查看详细解释
  • 波罗夷 bō luó yí

    luó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为梵语16.16.的音译。在大乘菩萨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团,且不能成为菩萨。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罗夷?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法者不复成比,故名波罗夷。』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若菩萨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是名菩萨波罗夷。』 【查看详细解释
  • 慧远 huì yuǎn

    huìyuǎn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般若经,遂从而出家。后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因此中观、戒律、禅、教及关中胜义,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净土,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观、僧济、法安等,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 【查看详细解释
  • 把素持斋 bǎ sù chí zhāi

    chízhāi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查看详细解释
  • 持斋把素 chí zhāi bǎ sù

    chízhāi

    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查看详细解释
  • 偭规错矩 miǎn guī cuò jǔ

    miǎnguīcuò

    偭:违背;规、矩:标准、法则和习惯。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查看详细解释
  • 传戒 chuán jiè

    chuánjiè

    寺院传授出家戒律。传戒正范˙卷四:『传戒之书,律中名为授戒羯磨。』 【查看详细解释
  • 僧残 sēng cán

    sēngcán

    梵語Sa?gh16.vaea的音義合譯。佛教戒律中罪科名,是僅次於被擯除僧團的罪。犯者須於僧眾中懺悔,才能除罪。四分律˙卷三十三:『復次,弟子若犯僧殘,和尚當如法料理。』 【查看详细解释
  • 八戒 bā jiè

    jiè

    1.佛家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伎乐等八条戒律。佛般泥洹经˙卷下:『行斯八戒,当正尔心。』2.明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人物。见『猪八戒』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尼大德院 【唐朝】 【诗】 李洞

    云鬟早岁断金刀,戒律曾持五百条。台上灯红莲叶密,眉间毫白黛痕销。绣成佛国银为地,画出王城雪覆桥。清净高楼松桧寺,世雄翻愧自低腰。

  • 具寿 jù shòu

    寿shòu

    佛教僧侣间的称呼。依戒律规定,为长老称年少比丘专用。 【查看详细解释
  • 具足戒 jù zú jiè

    jiè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四分律˙卷三十四:『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简称为『具戒』。 【查看详细解释
  • 出教 chū jiào

    chūjiào

    1.逐出教外,是基督教会对不守戒律者所施的罚则。中古时代实行的最为严格,受此宣告者,同教之人俱与之绝缘。2.基督教徒自请退出教外称为『出教』。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