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僧传 gāo sēng zhuàn

    gāosēngzhuàn

    书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记载从东汉到梁初的高僧行谊,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两百余人。本书为类传体,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门。但因时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后,唐道宣着续高僧传,宋赞宁着宋高僧传,明如惺着明高僧传,大致都依这部高僧传的体例。 【查看详细解释
  • 慧皎 huì jiǎo

    huìjiǎo

    南朝梁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497~554)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西)人,博通内外学,是著名的佛教史家。其最大贡献是综合前人有关高僧的传记,加以分类编辑,成为高僧传。由于取材精审、体例明确、文采斐然,是佛教史中的名著。 【查看详细解释
  • 唯识 wéi shì

    wéishì

    1.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2.佛教典籍。二十唯识论的略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查看详细解释
  • 降龙伏虎 xiáng lóng fú hǔ

    xiánglóng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查看详细解释
  • 杯渡 bēi dù

    bēi

    1.小说中法术高强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强。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五蕴皆空,展施杯渡。』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号。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见高僧传˙卷十˙杯渡。 【查看详细解释
  • 东山法门 dōng shān fǎ mén

    dōngshānmén

    相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在湖北黄梅县东的冯墓山接引学人,所以称他们所传的禅法为『东山法门』。高僧传˙卷八˙慧能传:『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查看详细解释
  • 道宣 dào xuān

    dàoxuā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钱,长城(今浙江省长兴)人(一说丹徒人)。幼年出家。除从慧頵和智首修学外,三十岁之前更多方广学。三十岁以后便开始从事著述,并曾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则在律学和佛教史的贡献。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开创者,撰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四分律删补随羯磨疏二卷等。在史学的著作以续高僧传三十卷、广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内典录十卷最有名。弟子千余人,世称『南山律师』。 【查看详细解释
  • 平复 píng fù

    píng

    1.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2.复原。汉书˙卷六十四下˙王传:『诏使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创作。疾平复,乃归。』高僧传˙卷九˙竺佛图澄:『澄乃取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亦作『平服』。3.平息。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我昨日问他的,那事已经平复,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春日上方即事 【唐朝】 【诗】 王维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兰若僧 【唐朝】 【诗】 于鹄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闲师 【唐朝】 【诗】 许浑

    近日高僧更有谁,宛陵山下遇闲师。东林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初到庾楼红叶坠,夜投萧寺碧云随。秋江莫惜题佳句,正是磷磷见底时。

  • 有心无力 yǒu xīn wú lì

    yǒuxīn

    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 【查看详细解释
  • 大部 dà bù

    1.中央官署中无隶属关系之较低级机关对较高级的主管部的用语。2.大部分。如:『这些果园,大部都是由他来管理的。』3.书籍中册数多者。高僧传˙卷一˙长安昙摩难提:『而犹得传译大部,盖由赵正之力。』 【查看详细解释
  • 格义 gé yì

    用该文化原有的概念,去解释从另一语言文化翻译来的新观念。格义源于早期佛教传入汉地时,沙门用老﹑庄等外典比附解释佛法。高僧传˙卷四˙高邑竺法雅:『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 【查看详细解释
  • 禁足 jìn zú

    jìn

    禁止外出。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卷八˙唐郓州安国院巨方传:『禁足十年,木食涧饮。』 【查看详细解释
  • 转读 zhuǎn dú

    zhuǎn

    以特定的曲调来诵读佛经。高僧传˙卷十三˙经师˙论曰:『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 【查看详细解释
  • 金刚智 jīn gāng zhì

    jīngāngzhì

    唐代高僧的法号。南印度人,十岁出家,精通显、密教典,专修密法,因应南天竺国王之请,到中国传法。是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译有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宝志 bǎo zhì

    bǎozhì

    南朝齐梁一位高僧的法号。金城人,俗姓朱。年轻时曾在建康道林寺出家。齐武帝时认为他在惑众,因此关入建康狱。至梁武帝时则迎入宫内,极为礼重,世称为『宝公』。见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太平广记˙卷九十˙异僧˙释宝志。或称为『志公』。 【查看详细解释
  • 因明 yīn míng

    yīnmíng

    佛教逻辑学,也包含部分认识论的内容。源于印度的辩论术,后来成为佛教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世纪末形成印度学术研究重点之一,至七世纪法称达到顶点。从形式上和现代逻辑比较,因明有先立结论,再溯求理由的特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我复何颜之有乎!』 【查看详细解释
  • 有待 yǒu dài

    yǒudài

    1.有所等待。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2.佛教用语。指人身。因人身须有资藉才能维生。高僧传˙卷五.释道安:『高平超遣使遗米千斛,修书累纸,深致殷懃,安答书云:「捐米千斛弥觉有待之为烦。」』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