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jìnshànjìnměi

    语本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后形容事物极为完善美满。唐˙韩愈˙与崔群书:『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亦作『尽美尽善』。[似]十仞美[反]一无可取、一无是处 【查看详细解释
  • 尽美尽善 jìn měi jìn shàn

    jìnměijìnshàn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查看详细解释
  • 尽美尽善 jìn měi jìn shàn

    jìnměijìnshàn

    形容极为完善美满。见『尽善尽美』条。如:『工作时,人人都应自我要求,以达到尽美尽善的境界。』 【查看详细解释
  • 金科玉律 jīn kē yù lǜ

    jīn

    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金科玉臬 jīn kē yù niè

    jīnniè

    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查看详细解释
  • 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jìnshànjìnměi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查看详细解释
  • 玉律金科 yù lǜ jīn kē

    jīn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十仞美 shí rèn měi

    shírènměi

    比喻圆满美好毫无缺陷的境界。如:『天底下没有十仞美的事。』[似]尽善尽美、精美绝伦、无懈可[反]百孔千疮、美中不足、金无足赤、一无可取 【查看详细解释
  • 一无是处 yī wú shì chù

    shìchù

    没有一点正确或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他对我有偏见,在他眼中,我一无是处。』[似]一无可取[反]尽善尽美、十仞美 【查看详细解释
  • 企划 qǐ huà

    huà

    计划、规划。如:『这项工程他已企划很久了,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查看详细解释
  • 求好心切 qiú hǎo xīn qiè

    qiúhǎoxīnqiè

    心中急切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如:『他因为求好心切,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要做得尽善尽美。』 【查看详细解释
  • 乌托邦 wū tuō bāng

    tuōbāng

    书名。英人谟尔所著,公元一五一六年出版,分上下两卷。上卷暴露及指责英国当时政治之腐败、社会之罪恶,下卷则描写其理想的社会,为一假想的岛国。其中设施无不尽善尽美,故后世将乌托邦引为空想或理想的代称。 【查看详细解释
  • 破折号 pò zhé hào

    zhéhào

    一种标点符号,表示语意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来加强解释。形式为『──』(占行中二格)。如:『这里面似乎还有一个小问题──也罢,横竖我们不易做到尽善尽美。』、『呜──呜──呜──,警报声又响起了。』 【查看详细解释
  • 观止 guān zhǐ

    guānzhǐ

    观览到此为止。表示所见事物已达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 【唐朝】 【诗】 佚名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精感耀魄,时膺会昌。舜惭大孝,尧推让王。能事斯极,振古谁方。文明履运,车书同轨。巍巍赫赫,尽善尽美。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释负之寄,事光复子。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游衣复道,荐果初年。新庙奕奕,明德配天。

  • 美 měi

    měi

    1.漂亮、好看。如:『华美』、『貌美』、『她长得十分甜美。』2.好、善。如:『鲜美』、『完美』、『价廉物美』、『尽善尽美』。3.得意。如:『少臭美了!』1.漂亮的女子。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2.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后天地之美生。』3.美国的简称。如:『中、美、英、法。』4.美洲的简称。如:『南美』、『北美』、『欧美国家』。1.夸赞、褒奖。如:『赞美』。韩非子˙五蠹:『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2.使变善变好。如:『养颜美容』。 【查看详细解释
  • 尽 jìn

    jìn

    1.完结﹑终止。如:『取之不尽』﹑『无穷无尽』、『冬尽春来』。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如:『竭尽所能』﹑『尽其所长』。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死亡。如:『自尽』。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李善˙注:『尽谓之死。』4.隐没。唐˙王之涣˙登鹳鹊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完备。如:『详尽』。1.全部﹑都。如:『应有尽有』﹑『尽在不言中』。左传˙昭公二年:『周礼尽在鲁矣。』2.极端﹑达到极限。如:『尽善尽美』。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引而申之,故 文必极美;触类而长之,故辞必尽丽。』 【查看详细解释
  • 阿弥陀佛 ē mí tuó fó

    ētu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查看详细解释
  • 并 bìng

    bìng

    1.并合。如:『并案处理』。楚辞˙东方朔˙七谏:『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唐˙柳宗元˙驳复雠议:『旌与诛,莫得而并焉。』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并排着。庄子˙马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1.一起、同时。如:『相提并论』、『异说并起』。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2.用于否定词前,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绝』、『决』。如:『事情并非如此。』、『你别误会,我并无恶意。』元˙秦夫˙剪发待宾˙第一折:『母亲严教,并不敢吃酒。』3.皆、俱。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饬,诸侯乱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丘』且、而且。如:『这个案子,保证能完成,并能做得尽善尽美。』相当于『连』、『同』。如:『并此浅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汉书˙卷四十七˙代孝王刘参传:『徙代王于清河,是为刚王。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2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文】 戴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简屦、杖而歠粥者,志不在于饮食。故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