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呻吟语》

    《呻吟语》 - 卷四·御集·圣贤 【文】 吕坤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圣人不落气质,贤人不浑厚便直方…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系辞传上·第十一章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

  • 圣人 shèng rén

    shèng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着黄者圣人,着白者山人。』4.清酒。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着,圣人所赞。』[似]1.至人[反]1.凡夫、凡人、小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文启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

  • 三多 sān duō

    sānduō

    1.多福、多寿、多男子的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2.作文三要事:多看、多做、多商量。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3.学者的三件要事: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通俗编˙祝诵引玉海:『杨文庄公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六·知实篇 【汉朝】 【文】 王充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何以明之? 孔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有诸?”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孔子曰:“岂其然乎?岂其然乎?”天下之人,有如伯夷之廉,不取一芥於人,未有不言、不笑者也。孔子既不能如心揣度,以决然否,心怪不信,又不能达视遥见,以审其实,问公明贾乃知其情。孔子不能先知,一…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五·圣人污 【宋朝】 【文】 洪迈

    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赵岐注云:“三人之智足以识圣人。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详其文意,足以识圣人是一句。“污,下也”,自是一节。盖以“下”字训“污”也,其义明甚。而老苏先生乃作一句读,故作《三子知圣人污论》,谓:“三子之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绝之境,徒得其下焉耳。”此说窃谓不然,夫谓“夫子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有”,可谓大矣,犹以为污下何哉?程伊川云:“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为阿好而言。”其说正与赵氏…

  • 华封三祝 huá fēng sān zhù

    huáfēngsānzhù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查看详细解释
  • 太上忘情 tài shàng wàng qíng

    tàishàngwàngqíng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 - 第四十九章 【先秦】 【文】 李耳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太上忘情 tài shàng wàng qíng

    tàishàngwàngqíng

    太上,指圣人。晋人王戎丧子,悲伤不已,人劝之,王戎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后人因以太上忘情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如:『太上忘情非吾辈,回思来处泪潸潸。』 【查看详细解释
  • 至人 zhì rén

    zhìrén

    圣人,有大德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文选˙潘岳˙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似]圣人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获麟解 【唐朝】 【文】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 国学名著《扬子法言》

    《扬子法言》 - 五百卷第八 【文】 扬雄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圣人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乎!或问:“圣人有诎乎?”曰:“有。”曰:“焉诎乎?”曰:“仲尼于南子,所不欲见也;阳虎,所不欲敬也。见所不见,敬所不敬,不诎如何?”曰:“卫灵公问陈,则何以不诎?”曰:“诎身,将以信道也。如诎道而信身,虽天下不为也。”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

  • 国学名著《周易》

    《周易》 - 言与意的矛盾 【先秦】 【文】 周文王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邪②?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③,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陵,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 国学名著《鬼谷子》

    《鬼谷子》 - 抵戏 【先秦】 【文】 王诩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 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 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谋,皆由抵戏。 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 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 反目,是谓…

  • 国学名著《扬子法言》

    《扬子法言》 - 君子卷第十二 【文】 扬雄

    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般之挥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称也。”或问:“君子之柔刚。”曰:“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或问:“航不浆,冲不荠,有诸?”曰:“有之。”或曰:“大器固不周于小乎?”曰:“斯械也,君子不械。”或问“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奥”。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诸子,孟子非诸子乎?”曰:“诸子者,以其知异…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朝】 【文】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

  • 国学名著《孝经》

    《孝经》 - 圣治 【先秦】 【文】 孔丘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 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 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 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

  • 国学名著《扬子法言》

    《扬子法言》 - 修身卷第三 【文】 扬雄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则亦勤且忧乎?”曰:“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或问“铭”。曰:“铭哉!铭哉!有意于慎也。”圣人之辞,可为也;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君子之所慎:言、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