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花鼓 dǎ huā gǔ

    huā

    一种民间艺术。人们腰间系花鼓,手拿两根或三根鼓棒,交互击鼓,然后轮番抛鼓棒于空中,不停飞舞,鼓声不断,且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打过一阵,鼓棒收于手中,徐徐击鼓且唱词。如此周而复始的表演,称为『打花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打边鼓 dǎ biān gǔ

    biān

    从旁用言语怂恿、应和。如:『在讨论郊游事宜时,她在一旁打边鼓,巴不得立刻成行。』亦作『敲边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抬鼓弄 tái gǔ nòng

    táinòng

    许多人把一个人抬起来让他翻倒。西游记˙第二回:『你看他前踊后跃,钻上去,把个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查看详细解释
  • 拨浪鼓 bō làng gǔ

    làng

    一种儿童玩具。两旁各栓有一颗坠子,用手摇动会发出声音的小鼓。亦作『波浪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播郎鼓 bō láng gǔ

    láng

    一种儿童玩具。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响声。西游记˙第八十回:『手中摇着播郎鼓,口念番经听不真。』亦作『波浪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撺鼓儿 cuān gǔ ér

    cuānér

    比喻从旁帮腔的话。金瓶梅˙第三回:『王婆一面打着撺鼓儿,说西门庆奖了一回。』 【查看详细解释
  • 散堂鼓 sàn táng gǔ

    sàntáng

    旧时官吏审理案件完毕后,击鼓退下休息。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张驴儿、蔡婆婆都取保状,着随衙听候,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敲边鼓 qiāo biān gǔ

    qiāobiān

    从旁帮腔、助势。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你等一等,我去替你探一探口气,再托周老爷敲敲边鼓。』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悄悄叫金牡丹、银芍药暗地里和他要好,要等他在冲天面上敲敲边鼓。』亦作『打边鼓』、『打猎鼓』、『打窜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气鼓鼓 qì gǔ gǔ

    形容非常气愤的样子。如:『他无故遭人栽赃嫁祸,百口莫辩,只能气鼓鼓的坐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似]气呼呼、气、气冲冲 【查看详细解释
  • 波浪鼓 bō làng gǔ

    làng

    一种儿童玩具。于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的声响。以前卖货郎也拿来摇弄,以代替叫卖。亦作『巴浪鼓』、『拨浪鼓』、『勃浪鼓』、『博郎鼓』、『播浪鼓』、『泼浪鼓』、『不琅鼓』。 【查看详细解释
  • 泼浪鼓 pō làng gǔ

    làng

    一种儿童玩具。转动鼓面,鼓面旁的坠子会敲击鼓面,发出连续咚咚声响。旧时卖货郎亦用此摇弄发声以代替叫卖。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只见薛蟠骑着一匹大马,远远的赶了来,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泼浪鼓一般,不住左右乱瞧。』亦作『波浪鼓』。 【查看详细解释
  • 登闻鼓 dēng wén gǔ

    dēngwén

    古代于朝堂外悬蕔,百姓若有谏议或冤屈要上达,即可击鼓以申。晋书˙卷三˙武帝纪:『西平人曲路伐登闻鼓,言多?谤,有司奏弃市。』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任从他贼丑生,百般家着智能,遍衙门告不成,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 【查看详细解释
  • 石鼓文 shí gǔ wén

    shí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亦称为『秦刻石』。 【查看详细解释
  • 花盆鼓 huā pén gǔ

    huāpén

    乐器名。一种打击乐器。鼓框木制,鼓身上大下小,两面蒙皮,用双木槌击,通常置于架上,广泛用于民间乐器合奏或戏曲伴奏。因形似花盆,故称为『花盆鼓』。或称为『缸鼓』。 【查看详细解释
  • 花鼓戏 huā gǔ xì

    huā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杂艺。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由于流行地区及表演形式的差别,有各种花鼓。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