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 duì

    duì

    3.量词。计算成双的人或物的单位。如:『一对镯子』、『三对夫妻』。1.对面的。如:『对岸』、『对方』。2.正确、正常的。如:『数目不对』、『神色不对』。表示动作的对象。如:『他对你说什么?』、『我对环境不熟。』 【查看详细解释
  • 对 duì

    duì

    1.回答地位高的人所提的问题或接续他们的说话。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2.一般的应答。如:『无言以对』。3.对待、看待。如:『对人诚恳』。4.朝着、向着。如:『枪口对准靶子』、『面对面』、『对着天空』。文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查看详细解释
  • 一对 yī duì

    duì

    1.两物形状相同,可以匹配。如:『一对耳环』。红楼梦˙第三回:『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瓶花俱备。』文明小史˙第十八回:『几个人讲话的时候,烟炕上一对朋友,把这些话都听在肚里。』2.夫妇。水浒传˙第一○四回:『三娘的八字,十分旺夫,适纔曾合过来,铜盆铁帚,正是一对儿夫妻。』[似]一双 【查看详细解释
  • 不对 bù duì

    duì

    1.错误。如:『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事有什么不对?』2.不合睦﹑合不来。如:『他们两个人素来不对。』3.异于正常。如:『一进门,便发现气氛不对。』4.不合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似]2.不合1.错误 【查看详细解释
  • 作对 zuò duì

    zuòduì

    1.敌对。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有那负债还不起的,他便替人赔偿。又且路见不平,专要与那瞒心昧己的人作对。』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有位军机大臣,本是多年的老人,上头正在向用的时候,他偏偏同他作对。』2.为配偶。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想姐姐这般丰韵,自然有个俊俏的郎君作对哩。』初刻拍案惊奇˙... 【查看详细解释
  • 借对 jiè duì

    jièduì

    一种诗文中的对仗方式。可分为两类:一、借音为对。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中『杨』借『羊』音与『鸡』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借『红』音与『白』对。二、借义为对。如唐杜甫的曲江诗二首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 【查看详细解释
  • 假对 jiǎ duì

    jiǎduì

    一种对偶,假音同或音近之字,并假托他义以相对,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假耶为爷,以与子对,并假流离为鸟名,以与兽名之狼狈对。 【查看详细解释
  • 切对 qiè duì

    qièduì

    平仄相对工整的诗句。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 【查看详细解释
  • 反对 fǎn duì

    fǎnduì

    1.不赞成。如:『我反对他那种消极的看法。』2.一种对偶。指情况相反,而意趋相合。如汉王粲登楼赋的『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一句,钟、庄处境不同,而同思故乡。[似]1.答应、提倡、同意、同义、鼓吹、接受、响应、随和、赞成、唯诺、拥护 【查看详细解释
  • 大对 dà duì

    duì

    对答天子的大问。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查看详细解释
  • 失对 shī duì

    shīduì

    近体诗之平仄律,首句与次句、三句与四句、五句与六句、七句与八句相反,称为『对』,不遵守这格律者,称为『失对』。 【查看详细解释
  • 头对 tóu duì

    tóuduì

    参加比赛的头名选手。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折:『香官云:「今年头对是谁?」部署云:「今年头对是独角牛。二年无对手了,则有今年一年哩。」』 【查看详细解释
  • 奏对 zòu duì

    zòuduì

    臣下回答君上所问的事。新唐书˙卷一五十˙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庄征君正要奏对,不想头顶心里一点疼痛,着实难忍。』 【查看详细解释
  • 婚对 hūn duì

    hūnduì

    婚配、结亲。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武帝敕瓘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瓘自以诸生之冑,婚对微素,抗表固辞,不许。』南齐书˙卷三十九˙刘瓛传:『年四十余,未有婚对。』 【查看详细解释
  • 对上 duì shāng

    duìshāng

    加上、掺入。如:『那位老伯每次喝果汁,怕太甜,总会对上半杯白开水。』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