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炮城 gōng pào chéng

    gōngpàochéng

    台湾客家村落的民俗活动。客家语称为『尖炮城』,已有百年的历史。以一株青竹作中间支干,上以细绳系上一青竹枝,竹枝上悬挂一个红纸扎成的炮城,内置鞭炮,高度离地面约五至六公尺。再由地面上攻炮城的人手执鞭炮,点燃引线猛往炮城投掷,谁先点燃炮城内的鞭炮,谁就得胜。 【查看详细解释
  • 新城乡 xīn chéng xiāng

    xīnchéngxiāng

    乡镇名。位于花莲县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邻花莲市,西、北接秀林乡,面积约二十九平方公里。境内大多为平原,是立雾溪口、木瓜溪和花莲溪口冲积三角洲的一部分。北回铁路及苏花公路经此。 【查看详细解释
  • 枉死城 wǎng sǐ chéng

    wǎngchéng

    传说阴间中枉死的人所住的地方。水浒传˙第二十一回:『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信死囚牢里,再没有个含冤负屈之人?那阴间地府也不须设得枉死城!』亦称为『枉死罗城』。 【查看详细解释
  • 栾城集 luán chéng jí

    luánchéng

    书名。宋苏辙撰。共九十六卷。内容有诗赋、策论及应试诸作。 【查看详细解释
  • 桐城县 tóng chéng xiàn

    tóngchéng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怀宁县北。春秋时桐国所在地,汉置龙舒、枞阳二县,唐时才改名为『桐城县』。 【查看详细解释
  • 桐城派 tóng chéng pài

    tóngchéngpài

    清代古文运动中的正宗流派。为方苞所开创,继有刘大櫆、姚鼐等加以阐发。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为『桐城派』。主张古文应严整简洁,并须学习左传、史记、先秦、两汉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并重,要求语言雅洁,笔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炼见称。 【查看详细解释
  • 浦城县 pǔ chéng xiàn

    chéng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北部。东临南浦江上源,东西两面夹山,地势高峻,北面稍平,为福建﹑浙江两省的交通要地。汉时本属汉兴县,三国时吴国改为吴兴县。唐改为浦城县,后一直沿用至今。此地盛产稻米,为闽北的粮仓,其他物产有莲子﹑油及竹纸等。 【查看详细解释
  • 白帝城 bái dì chéng

    báichéng

    地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东汉初公孙述据此筑城,自称为『白帝』,故以为名。本为鱼复县城,其后历为州﹑郡治所。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此为防吴重地。刘备伐吴,为陆逊所败,退居此城,后卒于城西永安宫。亦称为『白帝』。 【查看详细解释
  • 盐湖城 yán hú chéng

    yánchéng

    城市名。美国犹他州北部的城市,位于大盐湖之南。农产有甜菜、谷类等,矿产以金、铜等蕴藏最富,为农矿区的工商业中心。 【查看详细解释
  • 盘橐城 pán tuó chéng

    pántuóchéng

    地名。位于疏勒。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明年春,超从闲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盘橐城九十里。』 【查看详细解释
  • 石头城 shí tóu chéng

    shítóu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汉献帝十七年(公元212),孙权重筑,改称为『石头城』,为三国吴孙权的都城。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重镇。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废。 【查看详细解释
  • 空城计 kōng chéng jì

    kōngchéng

    1.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着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2.比喻肚子饿了。如:『我的肚子早唱空城计了。』 【查看详细解释
  • 管城子 guǎn chéng zǐ

    guǎnchéng

    1.毛笔的代称。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或称为『管城侯』。2.泛指从事写作的人。聊斋志异˙卷十˙素秋:『管城子无食肉相,其来旧矣。』 【查看详细解释
  • 紫禁城 zǐ jìn,jīn chéng

    jìn,

    明、清时的皇宫。周围六里,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民国十四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后,开放参观。亦称为『北平故宫』。 【查看详细解释
  • 红毛城 hóng máo chéng

    hóngmáochéng

    位于台湾省淡水镇的名胜古迹。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由西班牙人所创建,原称为『圣多明各城』。崇祯十五年由荷兰人接态改建为军营,因当时荷兰人被称为『红毛人』,遂称为『红毛城』。英人在淡水设立领事馆,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与清廷订立红毛城永久租约,至民国六十一年三月撤馆。六十九年六月三十日政府...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