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评 shǐ píng

    shǐpíng

    1.针对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文字。如贾谊过秦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等。2.批评史书,对于史书的体例、结构、源流、取材、笔法等加以剖析评论的著作。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史诗 shǐ shī

    shǐ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亦称为『叙事诗』。 【查看详细解释
  • 史迁 shǐ qiān

    shǐqiān

    汉代司马迁的别名。见『司马迁』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史迹 shǐ jì

    shǐ

    过去发生的事件所遗留下来的文物或境域。如:『在考古学家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挖掘出许多珍贵的史迹。』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通 shǐ tōng

    shǐtōng

    书名。唐代刘知几撰。二十卷。分内外篇,内篇论史家体例,外篇述史籍源流,为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书。清代浦起龙有史通通释,极详明。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部 shǐ bù

    shǐ

    我国古代将图书分成经、史、子、集(甲、乙、丙、丁)四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称为『史部』。凡记事的书,如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传记以及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均属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鉴 shǐ jiàn

    shǐjiàn

    史,史记。鉴,通鉴。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史书二大代表作品,故以史鉴泛指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他从小颇看史鉴,晓得有此一种法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钞 shǐ chāo

    shǐchāo

    摘录史籍而成的书。如宋代吕祖谦所编写的十七史详节。宋史艺文志始列史钞一门。其后书目皆因之。或作『史抄』。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馆 shǐ guǎn

    shǐguǎn

    负责编修史书的机构。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二:『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金瓶梅˙第四十九回:『不想被曹禾论劾,将学生敝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馆着,一时皆黜授外职。』 【查看详细解释
  • 史鱼 shǐ yú

    shǐ

    春秋时卫国大夫。见『史?』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右史 yòu shǐ

    yòushǐ

    1.职官名。周代设左右史,负责记录天子的言行,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2.复姓。如周有右史武。 【查看详细解释
  • 四史 sì shǐ

    shǐ

    1.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鯈:『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2.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史 guó shǐ

    guóshǐ

    1.一国或一朝代的历史。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命司徒崔浩,博采旧闻,缀述国史。』2.掌记国史的史官。诗经˙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查看详细解释
  • 外史 wài shǐ

    wàishǐ

    1.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颜如儒林外史。2.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3.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似]1.别史、野史 【查看详细解释
  • 太史 tài shǐ

    tài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