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曹 yí cáo

    cáo

    职官名。三国魏时始设立,掌吉凶礼制,唐代以后废止。 【查看详细解释
  • 仪检 yí jiǎn

    jiǎn

    1.威仪行检。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2.规矩、法度。新唐书˙卷一九三˙忠义传下˙庞坚传:『帝顾诸将多不闲仪检,故授玉领军、武卫二大将军,使众观以为模矱。』 【查看详细解释
  • 仪注 yí zhù

    zhù

    1.天文的法则。续汉书志˙第二˙律历志中:『衡、兴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2.礼节。南史˙卷六十五˙陈文帝诸子传˙鄱阳王伯山传:『武帝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3.或作『仪适』。 【查看详细解释
  • 仪狄 yí dí

    相传夏禹时善于制酒的人。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查看详细解释
  • 仪礼 yí lǐ

    书名。十三经之一。汉儒称为『礼经』,或单称『礼』。汉代已残阙,当时所传有三本:戴德本、戴圣本、刘向别录本。今通行本为郑玄注、贾公彦疏之刘向别录本,十七篇。论述冠、婚、射、丧、饮、祭等礼之仪节。其经文亦有今古文之别,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为今文,鲁恭王得自孔宅者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今文同,而字多异... 【查看详细解释
  • 仪范 yí fàn

    fàn

    1.礼法、规矩。南史˙卷二十六˙袁湛传:『愍孙峻于仪范,废帝之迫使走,愍孙雅步如常。』隋书˙卷七十五˙儒林传˙马光传:『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2.风采、风范。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查看详细解释
  • 仪表 yí biǎo

    biǎo

    1.准则、模范。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2.容貌举止。南朝梁˙沈约˙齐丞相豫章文宪王碑:『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宋史˙卷二五二˙杨承信传:『杨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3.测量指示的器具。如驾驶座前指示速度、高度、油量的表。或作『仪表』... 【查看详细解释
  • 仪轨 yí guǐ

    guǐ

    法度规范。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查看详细解释
  • 仪门 yí mén

    mén

    官署的旁门。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这是仪门前,且莫过去,我试看咱。』红楼梦˙第五十九回:『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 【查看详细解释
  • 仪队 yí duì

    duì

    仪典中随伴或迎接贵宾的卫队。 【查看详细解释
  • 光仪 guāng yí

    guāng

    光华的仪容。文选˙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少卿先生,前在虞老先生斋中得接光仪,不觉鄙吝顿消。』 【查看详细解释
  • 典仪 diǎn yí

    diǎn

    典礼、仪式。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上˙刘昆传:『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 【查看详细解释
  • 凶仪 xiōng yí

    xiōng

    丧葬的礼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须臾,遂有数百人,着衰麻服,持棺迎丧,凶仪皆备。』唐˙白行简˙李娃传:『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 【查看详细解释
  • 司仪 sī yí

    1.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2.在典礼中赞礼及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土仪 tǔ yí

    当作礼物馈赠的土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如今重到贵府走走,特地办些土仪来拜望你家相公。』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见了卢华士的母亲,叫小厮拿出火腿、茶叶土仪来送过。』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