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bēi

bēi

词语释义

1.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拴绑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说文解字:『碑,竖石也。』段玉裁˙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 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2.刻上文字或图案的石块,竖立起来作为标志,或纪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纪念碑』。
3.文体名。刻在石上的文词,用以颂扬功德,或记载死者的行谊等。如:『北魏嵩高灵庙碑』﹑『东魏敬史君碑』。
4.碑刻的书法资料。指将碑的正面(碑阳)﹑背面(碑阴)﹑两旁(碑侧)﹑上头(碑额)﹑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来,以供书法临写。如:『礼器碑』﹑『曹全碑』﹑『北魏张猛龙碑』。

民国音标

ㄅㄟ

 

查看汉字“”的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