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寿”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起源于春秋时期,出自姬姓。周太王子仲雍的曾孙名周章,居于吴。周武王克商以后,遂封其地,建立吴国,为周朝附庸。周章十四世孙寿梦主吴时,国势强大,称吴王,为诸侯国,与各国争抗,故春秋时吴国自寿梦始。寿梦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名字为姓,形成寿姓。 2、为彭祖之后。据《路史》载:彭祖后有寿氏。相传上古时候有位叫彭祖的人,是有名的老寿星,活了八百多岁,他的后代有的为了纪念他,就取寿字为姓,于是形成了另一支寿姓。寿姓望族居京兆(今陕西省长安东)。 寿姓始祖:寿梦。寿是个稀有的姓。据《风俗通》一…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六·唐书世系表 【宋朝】 【文】 洪迈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养”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是古公禀父(周太王)的后代,以邑名为氏。太王之子秦入吴,其后建立吴国。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佘、烛庸叛吴逃到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养邑(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这两个公子的后代遂在养邑定居,以封地名“养”为姓,称养姓。 2、源于春秋,是神射手养由基的后代。周代有养国,后来被楚国灭掉,春秋时为楚大夫神射手养由基的封邑。他的后代子孙有养氏和养由氏。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共王左眼被晋将魏锜射中,共王叫来养由基,给他两支利箭,命他复…

  • 古文 gǔ wén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说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书孔 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 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 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见『古文运动』条。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反]白话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jué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khdw

    【基本释义】蹶jué跌倒。挫折,失败:一蹶不振。竭尽,枯竭: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踏,踩。笔画数:19;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34315233534
  • 国学名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 宗经 【南北朝】 【文】 刘勰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 参物序, 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石”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石」源出: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又《春秋公子谱》云,其后有石骀仲。 二、据《唐书》所载,为"昭武九姓"之一。当时祁连山北昭武城(在今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居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成立了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石氏。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 三、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uwlf

    【基本释义】益yì增加:益寿延年。增益。损益。好处,有好处:利益。益处。公益。权益。受益非浅。更加:益发。日益壮大。古同“溢”,水漫出来。害损笔画数:10;部首:皿;笔顺编号:4313425221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齐”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齐」源出 ; 一﹕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 西周初年, 太公望姜子牙受封于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市) 建立齐国, 至齐恒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田氏代齐, 原王氏乃为齐氏。 二﹕出自姬姓, 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字齐子, 其支孙以王父(祖父)之字为齐氏。 三﹕西北少数民族姓氏。据《晋书》所载, 武都氐族人有齐姓, 如齐万年。 家族名人 齐桓公 齐白石(1863~1957) 名璜,字苹生,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初习木工雕刻,从胡沁园、…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欧”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

  • 拼音: bēng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

    【基本释义】祊bēng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设祭于堂,为祊乎外。”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祝祭于祊。”中国春秋邑名,今山东省费县东南。祊fāng古通“方”,指四方之祭。笔画数:8;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4153
  • 国学名著《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 卷六 【文】 董仲舒

    服制像第十四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韨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盖玄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后,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消其…

  • 拼音: jūn qún

    部首:鹿

    笔画:16画

    五笔:ynjt

    【基本释义】麇 麕 jūn 獐子 [river deery],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古地名 [name of an ancient country]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麇。——《左传》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麇。——《左传》 另见qún 麇 麕 qún 成群 [flock together] 求诸侯而麇至。——《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麇,群也。”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另见jūn 麇集 qúnjí [swarm;flook together] 成群聚集 捐者麇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上海地方,为商贾麇集之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麇 麕 jūn 獐子 [river deery],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古地名 [name of an ancient country]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麇。——《左传》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麇。——《左传》 另见qún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鲍”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鲍」源出; 一﹕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任,食邑于鲍邑。因以鲍为氏。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世代为上卿。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俟力伐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鲍」氏。又代北复姓有「鲍俎」氏。 家族名人 鲍叔牙 春秋齐大夫,生卒年不详。少与管仲友善,知管仲贤而贫,分财多与;后鲍叔牙事齐桓公,管仲事公子纠,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牙乃荐管仲于…

  • 国学名著《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 经部 【文】 张之洞

    (经学、小学书,以国朝人为极,于前代著作,撷长弃短,皆已包括其中,故于宋元明人从略。)正经正注第一(此为诵读定本,程试功令,说经根柢。注疏本与明监本五经,功令并重。)《十三经注疏》。(共四百一十六卷。乾隆四年武英殿刻附考证本,同治十年广州书局覆刻殿本,阮文达公元刻附校勘记本,明北监本,明毛晋汲古阁本。目列后。阮本最于学者有益,凡有关校勘处旁有一圈,依圈检之,精妙全在于此。四川书坊翻刻阮本,讹谬太…

  • 之 zhī

    zhī

    1.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2.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3.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1.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2.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3.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4.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查看详细解释
  • 指 zhǐ

    zhǐ

    1.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卖炭翁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3.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1.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2.朝向、对着。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肯尼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3.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着她儿子养活呢!』4.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十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5.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伍”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伍」源出 ; 出自芈姓,以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 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家族名人 伍员(子胥)(?~前664) 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并辅吴称。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员谏,因信谗杀之。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后九年越果灭吴。 伍廷芳(1842~1922) 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须”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出自风姓。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国人称为须句氏,后来改称须氏。 出自芈姓。商代有个小国叫密须国(今甘肃灵台县西),其国君的后世子孙以国名中的"须"字为姓,称须氏。 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古邑名叫须(今河南滑县东南),后人以邑名为姓,称须氏。 家族名人 须用纶: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崇祯年间授青州知府。为人廉洁公正,风节凛然。当时府中兵饷告急,啊裁各属杂费充作军饷,不用民间钱财,百姓都感激他的德政。 须贾:战国时魏国中大…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匡”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河南省长垣西南)宰,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称匡句须,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为匡姓。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匡国,周武王时,匡侯的后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因此又称为庐山匡氏。 3、出自以邑名为氏。周代郑国有匡邑(河南省扶沟县西南),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称匡氏。 4、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