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 xiǎn

    xiǎn

    1.如:『天险』、『重险』、『无险可守』。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唐˙杜甫˙上白帝城诗:『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2.无法预料安危成败的事或可能。如:『冒险』、『风险很大』、『挺而走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2.意外灾害的保险。如:『寿险』、『火险』、『水险』、『车险』。1.如:『险道』、『险坡』。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流辈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2.危急。如:『险局』、『险象环生』、『脱离险境』。3.邪恶狠毒、阴沉难测。如:『阴险』、『险诈』、『奸险』。三国志˙卷五十˙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传:『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几乎、差一点。如:『险胜』、『险遭毒手』、『险被活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1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鬼谷子》

    《鬼谷子》 - 决篇 【先秦】 【文】 王诩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

  • 豁 huò

    huò

    通敞的山谷。说文解字:『豁,通谷也。』1.舒张﹑舒展。宋˙陆游˙暮秋遣兴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资 治通鉴˙卷二八○˙后晋纪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 』2.排遣﹑发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水浒传˙第五十七回:『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3.免除。如:『豁免粮捐』﹑『豁免罪犯』。4.不顾﹑舍弃。如:『豁出性命』。开朗、宽敞。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再进数步,渐向此边,平坦宽豁,两边飞 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1.开通、开阔。如:『豁达』、『豁然』。史记˙卷八˙高袓本纪:『仁而爱人,喜 施,意豁如也。』2.很快、一下子。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 豁的离了坐位。』又:ㄏㄨㄛㄏㄜˋㄏㄨㄚˊ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地图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人之众寡,士之精粗,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知、将能之谓参具,故将出令发士,期有日数矣,宿定所征伐之国,使群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议成败,人主之任也。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行,用货财供给军之求索,使百吏肃敬,不敢解怠行邪,…

  • 败 bài

    bài

    1.三国志˙卷十˙魏书˙贾诩传『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句下斐松之˙注:『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宋˙苏洵˙六国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事不成功。如:『不计成败』、『失败为成功之母』。1.打败、战胜。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吴败越王句践会稽。』2.被打败。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3.左传˙成公二年:『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史记˙卷九十二˙淮 阴侯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4.毁坏、损坏。如:『屋败梁颓』。书经˙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5.腐烂。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孔颖达˙正义:『郭璞云:「败、臭坏也。」』6.衰落。如:『家败人亡』。7.解除、消除。如:『败毒』、『败火』。1.被打败的。如:『败军之将』。2.凋残的。如:『枯枝败叶』、『残花败柳』。宋˙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词:『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 袁绍 【文】 司马彪

    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英雄名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其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勋显著,垂名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以诏书领兵卫守,可勿入宫。”进纳其言,后更狐疑。绍惧进之改…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五音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有应志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朝】 【文】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

  • 国学名著《月波洞中记》

    《月波洞中记》 - 卷下·人体论 【文】 郑樵

    头龙脑,将军辅相之形。额上有七星之纹理,合乾坤之道。龟鹤体,官职富贵之资;雀豺身,忘家破宅之兆。头尖脑薄,浪走他乡。露齿结喉,失于乡井。女要唇红齿白,举动去就低回。男要耳鼻肥圆,举措祗敬严畏。见男貌似女,女作男形。眼光彩大而雄声,皮肤粗而行步大,女人之穷相也。眉小眼细,面白声雌,接对失详,语话软弱,此男子之穷相也,有威可畏,贵人相也。有形堪敬,福人也。有色可重,媚人也。骨格隆峻,道艺人也。拥肉肥…

  • 拼音: chéng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dnnt

    【基本释义】成chéng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变为:长成。变成。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噄 )月。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十分之一:增产三成。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姓。败笔画数:6;部首:戈;笔顺编号:135534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方山子传 【宋朝】 【文】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总序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罂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邲河之縠败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阴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与不…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范子因王稽入秦 【汉朝】 【文】 刘向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语曰:‘人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复于王前耶! “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

  • 国学名著《东游记》

    《东游记》 - 第十五回 【文】 吴元泰

    钟离败逃山谷却说钟离单骑奔逃,望见火光渐远,喊声不起,方自放心。自思:为国大将,统领三军,方欲扫荡丑虏,澄清海宇,功业著于当时,声名垂于后世,以为一代伟人。不意军前败阵,正张逐北之威;营内火灾,竟成败夫之名。全军皆丧,单骑无徒,上负朝廷,下误大事,不唯君上见罪,然亦有何面目以见父老乎?果是天亡我也。语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其然乎?”在路自伤自叹,行至平明,不知去路,又无人家可问。只得纵马前…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王翼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人心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

  • 国学名著《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 立国在有规模 【文】 王余佑

    隆中数语,野夫常谈。然亦曾有取其言细求之者乎?今其言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险,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事,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天下规模,孰大于是!所以,当时英雄,所见略同。周瑜既败曹瞒,因言于孙权曰:「今曹操既败,方忧在腹心,未…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野庵曲(套曲) 【宋朝】 【词】 沈瀛

    野叟最昏迷。叹世间、光阴奔走如驰。逢这闲时。忽寻忖、一生里事都非。从头到尾。都改了、重立根基。枕上披衣。浑无寐。时时摩挲行气。才睡起。避户扉。爇一炷清香,烟气霏霏。膜拜更归依。冥心坐、看经念佛行持。消除秽恶,光洒洒、禅律威仪。佛力慈悲。愿今世。永没冤债相随。食将惭愧。才饭了、一枕茶香美。迟迟日长,觅伴相对围棋。安排势子。相望相窥。闭心机。输赢成败,却似人居世。跳脱去、唤方帽杖藜。为伴侣、小桥那面一

  • 国学名著《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 论奢纵 【唐朝】 【文】 吴兢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 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送石处士序 【唐朝】 【文】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汉朝】 【文】 司马迁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①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①集解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