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杨氏 【文】 张读

    郑邯,耕民也。天宝中,母病,人教令啖杏实可愈,其妻杨氏曰:“此非时之物,须劳苦以求之,冀上天哀悯而赐。子其佣耕侍疾,吾欲遍于邑里访之,庶比于解叔谦、丁公滕之感也。”乃至邻郡,易君子之衣而行。忽于道傍莽秽中见一杏实,悲喜,再拜取之,洁涤而归。奉其姑曰:“他郡有人悯其事,遗此一实。”姑喜食之,疾渐瘳。,耕民也。天宝中,母病,人教令啖杏实可愈,其妻杨氏曰:“此非时之物,须劳苦以求之,冀上天哀悯而赐。子…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刘备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曹公素忌先主。公尝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适雷震,因谓公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刘备 〔评〕相传曹公以酒后畏雷,闲时灌圃轻先主,卒免于难。然则先主好结牦,焉知非灌圃故智?…

  • 纤尘不染 xiān chén bù rǎn

    xiānchénrǎn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查看详细解释
  • 宋襄之仁 sòng xiāng zhī rén

    sòngxiāngzhīrén

    宋襄公和楚人交战于泓,宋军先排好行列,子鱼以为敌众我寡,便请求宋襄公在楚军尚未渡过泓水时击溃,宋襄公以为不可,乃至楚军渡过泓水及排好数组后才攻打楚军,宋军遂大败。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后指不明事态严重而讲仁义,因而延误大体。[反]灭此朝食 【查看详细解释
  • 善知识 shàn zhī shì

    shànzhīshì

    佛教用语。佛教称能引发他人向上、增善去恶乃至证悟成佛的人。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六:『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那和尚是个善知识,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罢。』或称为『善友』。 【查看详细解释
  • 无明 wú míng

    míng

    1.怒火。刘知远诸宫调˙第十一:『平白便发无明,不改从前穷性气!』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亦作『无明火』。2.佛教用语。佛教谓不能了知现象的真实性的原始愚痴。为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查看详细解释
  • 白日升天 bái rì shēng tiān

    báishēngtiān

    1.古人以为服食仙丹,或积累善行,便可以在白日升天成仙。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亦作『白日飞升』。2.比喻向来贫寒的人突然间富贵起来。如:『自从他得到那份奖金后,便有如白日升天似的,完全变了一个样。』[似]1.白日飞升、羽化登仙 【查看详细解释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qiānzhīxíng,shǐxià

    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累积而成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初真十戒:『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亦作『千里始足下』。 【查看详细解释
  • 一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chénrǎn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查看详细解释
  • 阎罗 yán luó

    yánluó

    地狱中的鬼王。为梵语Yama的音译。在佛经中他既是地狱的审判者,但同时也承受地狱的烧炙毒痛之苦。在中国民间更进一步发展成十阎罗王乃至十八阎罗王的信仰。大楼炭经.卷二:『阎罗父A犎]各三过烧热铜,自然火在前宫中。』或称为『阎摩』、『阎魔』、『阎魔王』、『阎罗王』、『阎君』、『阎王』、『阎王老子』、『阎王爷』、『琰魔王』。 【查看详细解释
  • 柔 róu

    róu

    1.软弱。如:『柔弱』﹑『柔能克刚』。2.温和﹑和顺。槌˙四时:『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后汉书˙卷四十四˙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3.草木新生,茎叶幼嫩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安抚。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金史˙卷八十六˙李石传:『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依法出生 【汉朝】 【文】 佚名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河东街吏 【文】 张读

    开成中,河东郡有吏,常中夜巡惊街路。一夕,天晴月朗,乃至景福寺前,见一人挽而坐交,臂拥膝,身尽黑,居然不动。吏惧,因叱之,其人挽而不顾。叱且久,即扑其首。忽举视,其面貌极异,长数尺,色白而瘦,状甚可惧。吏初惊仆于地,久之,稍能起,因视之,已亡见矣。吏由是惧益甚,即驰归,具语于人。其后因重构景福寺门,发地,得一漆桶,凡深数尺,上有白泥合其首,果街吏所见。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无为福胜 【汉朝】 【文】 佚名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小儿 xiǎo ér

    xiǎoér

    1.幼童。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2.对人自称自己的儿子或子侄辈。北史˙卷五十五˙元文遥传:『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樽:「此汝侄审荣所献也。」配怒曰:「小儿不行,乃至于此。」』又:ㄒ|ㄠˇㄦ[似]赤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应化非真 【汉朝】 【文】 佚名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太史慈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北海相孔融闻太史慈避地东太史慈海,数使人馈问其母。后融为黄巾贼所围,慈适还,闻之,即从问道入围,见融。融使告急于平原相刘备。时贼围已密,众难其出,慈乃带鞬弯弓,将两骑自从,各持一的持之,开门出,观者并骇。慈径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射之,射毕还。明日复然,如是者再。围下人或起或卧,乃至无复起者。慈遂严行蓐食,鞭马直突其围。比贼觉,则驰去数里许矣,竟从备乞兵解围。…

  • 国学名著《地藏经》

    《地藏经》 - 见闻利益 【文】 佚名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

  • 上座 shàng zuò

    shàngzuò

    1.上首的座位。如:『您是长辈,请就上座。』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2.入座、入席。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凤姐上座,尤二姐命丫鬟拿褥子来便行礼。』3.佛教用语:(1)对戒腊高者的尊称。毗尼母经˙卷六:『从无腊乃至九腊是名下座,从十腊至十九腊是名中座,从二十腊至四十九腊是名上座。』亦称为『长老』。(2)寺院三纲之一。为全寺之长。大宋僧史略˙卷中:『道宣敕为西明寺上座,列寺主, 维那之上。』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四时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圣,四时曰正。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慎使能而善听信之。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信明圣者,皆受天赏。使不能为惛,惛而忘也者,皆受天祸。是故上见成事而贵功,则民事接劳而不谋。上见功而贱,则为人下者直,为人上者骄。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 然则春夏秋冬将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