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芍药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文】 张仲景

    (证三条方八首)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获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右…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耳病根原 【文】 黄元御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有窍则声入,声入则籁发,非关声音之钜细也。窾窍空洞,翕聚而鼓荡之,故声入而响达,譬之空谷传声,万壑皆振。声不传于崇山,而独振于空谷者,以其虚也。声之入也以其虚,而响之闻也以其灵。声入于听宫,而响达于…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神惊 【文】 黄元御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十·妇人解·产后根原 【文】 黄元御

    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虞。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已衰矣。母气传子,子壮则母虚,自然之理也。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不觉其虚。及乎产后,胎妊已去,气血未复,空洞虚豁,不得充灌,动即感伤,最易为病。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癥瘕续成者,事之常…

  • 国学名著《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 种植部·草本第三 【文】 李渔

    草本之花,经霜必死;其能死而不死,交春复发者,根在故也。常闻有花不待时,先期使开之法,或用沸水浇根,或以硫磺代工,开则开矣,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复发也,可坐而待也,如其根之或亡,则虽处荣无显耀之境,犹之奇葩烂目,总非自开之花,其复发也,恐不能坐而待矣。予谈草木,辄以人喻。岂好为是哓哓者哉?世间万物…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汉朝】 【文】 张仲景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证六条方七首)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舌病 【文】 黄元御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溺血 【文】 黄元御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涩而不利。缘木愈郁则愈欲泄,愈欲泄则愈郁,郁生下热,小便赤数。虽火盛之极,而实以脾肾之阳虚。泻湿燥土,升木达郁,自是主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然热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则宜清凉,至于脾…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历节根原 【文】 黄元御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壅肿者,风寒湿之邪,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其病成则内因于主气,其病作则外因于客邪…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文】 张仲景

    (论二首方三首)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六·杂病解中·腹痛根原 【文】 黄元御

    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之病,则外归于经,三阴之病,则内归于藏。以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阴虚 【文】 黄元御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夫男子平人,脉大为…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河满子 【宋朝】 【词】 杜安世

    细雨裛开红杏,新妆粉面鲜明。东君何事交来早,更无绿叶同荣。独倚青楼吟赏,目前无限轻盈。命薄不倚栏槛,或占郊坰。清香繁艳真堪爱,枉教寂寞凋零。相次牡丹芍药,王孙谁道多情。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蓦山溪 【宋朝】 【词】 陈济翁

    薰风时候。芍药披晴昼。天上玉阑干,展一枰、天家锦绣。汉宫唐殿。嫔御逞妖娆,飞燕女,太真妃,一样新妆就。黄金捻线,色与红芳斗。谁把绛绡衣,误将他、胭脂渍透。晚风生处,襟袖卷浓香,持玉斝,秉妙笼,倚醉听更漏。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浣溪沙 【宋朝】 【词】 苏轼

    芍药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