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鼻口根原 【文】 黄元御

    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而浊气降也。浊降而清升,故口知五味而鼻知五臭。而口鼻之司臭味,非第脾肺之能也,其权实由于心。以心窍于舌,心主臭而口主味。鼻之知五臭者,心也;口之知五味者,舌也。心为君火,胆与三焦为相火,三焦升则为清阳,胆木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耳病根原 【文】 黄元御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有窍则声入,声入则籁发,非关声音之钜细也。窾窍空洞,翕聚而鼓荡之,故声入而响达,譬之空谷传声,万壑皆振。声不传于崇山,而独振于空谷者,以其虚也。声之入也以其虚,而响之闻也以其灵。声入于听宫,而响达于…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阴阳 【文】 黄元御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之不逆者,阴吸于下也。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咽喉 【文】 黄元御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列仙文·安度明 【唐朝】 【诗】 孟郊

    丹霞焕上清,八风鼓太和。回我神霄辇,遂造岭玉阿。咄嗟天地外,九围皆我家。上采白日精,下饮黄月华。灵观空无中,鹏路无间邪。顾见魏贤安,浊气伤汝和。勤研玄中思,道成更相过。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豆腐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五·杂病解上·噎膈根原 【文】 黄元御

    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脾阳左升,则下窍能开,胃阴右降,则上窍不闭。下窍开,故旧谷善出,上窍开,故新谷善纳。新旧递嬗,出纳无阻,气化循环,所以无病。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缘气之为性,实则清空,虚则滞塞。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降则浊气下传,上窍清空而无碍,是以善纳;脾升则清气上行,下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牙痛 【文】 黄元御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之经,起于手之次指,上颈贯颊而入下齿。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齿。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浊则下降,清则上升,手阳明升,足阳明降,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太阴盛而阳明虚,则戊土化湿,逆而不降,并阻少阳甲木之经,不得下行。牙床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六·五脏六腑 【文】 杨继洲

    五脏: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六腑:腑者,府也。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五脏藏精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输泻而不藏,故实而不满。如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四垂如盖,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诸脏清浊之气,为五脏华盖云。心重十二两,七孔三…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针解 【汉朝】 【文】 佚名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刷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忧患无言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壅垂者,声音之关者。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下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曰:…

  • 国学名著《呻吟语》

    《呻吟语》 - 卷四·御集·天地 【文】 吕坤

    湿温生物,湿热长物,燥热成物,凄凉杀物,严寒养物。湿温,冲和之气也;湿热,蒸发之气也;燥热,燔灼之气也;凄凉,杀气,阴壮而阳微也,严寒,敛气,阴外激而阳内培也。五气惟严寒最仁。浑厚,天之道也。是故处万物而忘言,然不能无日月星辰以昭示之,是寓精明于浑厚之中。精存则生神,精散则生形。太乙者,天地之神也;万物者,天地之形也。太乙不尽而天地存,万物不已而天地毁。人亦然。天地只一个光明,故不言而人信。天地…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气滞 【文】 黄元御

    肺主藏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逆,收令不行,君相升泄,而刑辛金,则生上热。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之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肺胃不降,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下寒。气滞之证,其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阴阳清浊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文】 黄元御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水、火、金、木,是名四…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藏别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余闻方土,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乱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痉病根原 【文】 黄元御

    痉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风寒也。太阳之脉,自头下项,行身之背。发汗太多,伤其津血,筋脉失滋,复感风寒,筋脉挛缩,故颈项强急,头摇口噤,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即痉病之谓。以背膂之筋,枯硬而紧急故也。太阳以寒水主令,而实化于丙火。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清阳左旋,则癸水上升而化君火;浊阴右转,则丙火下降而化寒水。汗亡津血,阴虚燥动,则丙火不化寒水而生上热,是…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经脉别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鼻病根原 【文】 黄元御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