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少年游(别韩叔夏) 【宋朝】 【词】 向子諲

    去年同醉,酴醿花下,健笔赋新词。今年君去,酴醿欲破,谁与醉为期。旧曲重歌倾别酒,风露泣花枝。章水能长湘水远,流不尽、两相思。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朝中措 【宋朝】 【词】 赵彦端

    几枝筇竹半烟云。钟鼓醉中闻。千点好山馀思,一湾流水能分。多情皓月,轮栖夜午,光动风文。看取清闲宾主,犹胜富贵封君。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卜算子 【宋朝】 【词】 吴潜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山寺僧房 【唐朝】 【诗】 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池上竹下作 【唐朝】 【诗】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游西林寺 【唐朝】 【诗】 李涉

    十地初心在此身,水能生月即离尘。如今再结林中社,可羡当年会里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晋门·吴隐之 【唐朝】 【诗】 周昙

    闻说贪泉近郁林,隐之今日得深斟。徒言滴水能穿石,其那坚贞匪石心。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孟中丞茅阁 【唐朝】 【诗】 元结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唐朝】 【诗】 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汉武帝杂歌三首 【唐朝】 【诗】 韦应物

    汉武好神仙,黄金作台与天近。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绿鬓萦云裾曳雾,双节飘飖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间,碧空何处来时路。玉盘捧桃将献君,踟蹰未去留彩云。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可怜穆满瑶池燕,正值花开不得荐。花开子熟安可期,邂逅能当汉武时。颜如芳华洁如玉,心念我皇多嗜欲。虽留桃核桃有灵,人间粪土种不生。由来在道岂在药,徒劳方士海上行。掩扇一言相谢去,如烟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牙痛 【文】 黄元御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之经,起于手之次指,上颈贯颊而入下齿。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齿。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浊则下降,清则上升,手阳明升,足阳明降,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太阴盛而阳明虚,则戊土化湿,逆而不降,并阻少阳甲木之经,不得下行。牙床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

  • 国学名著《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 - 上卷·谍间 【文】 何守法

    [题解]谍间者,谍知敌情,而乘间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敌情不可。欲知敌情,非谍间何以得之?得则胜,失则败,其机至微。故以《谍间》为第五,而继于《持衡》篇。40、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万人之命,以与敌对,逐于原野,相持而不知其情,是木偶也,相制而不制以术,是猛兽也。[批评]篇旨虽与孙〔子〕共同,而中间议论自有机轴。[原注]将系国之安危、三军司命,而与敌为对,胜则生存,败则死亡。欲图其胜,必得…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物理部·物类相感 【文】 张岱

    磁石引针。琥珀摄芥。蟹膏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坚。胡桃带壳烧红,其火可藏数日。酸浆入盂,水垢浮。灯芯能碎乳香。撒盐入火,炭不爆。用盐擂椒、椒味好。川椒麻人,水能解。带壳胡桃煮臭肉,肉不臭。瓜得白梅则烂。栗得橄榄则香。猪脂炒榧,皮自脱。芽茶得盐,不苦而甜。井水蟹黄沙淋而清。石灰可藏铁器。草索可祛青蝇。烰炭可断蚁道。香油杀诸虫。狗粪之中米,鸽食则死。桐油杀荷花。江茶枯麦。粉蝵畏椒。蜈蚣畏油。松毛…

  • 国学名著《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 教戒太子诸王 【唐朝】 【文】 吴兢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

  • 国学名著《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卷一 【文】 龚廷贤

    一至一百味药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1.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2.黄芪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3.白术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5.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6.当归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

  • 国学名著《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卷二 【文】 龚廷贤

    一百零一至两百药101.苏子(紫苏子)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102.白芥子白芥子辛,专化胁痰,疟蒸痞块,服之能安。103.甘遂甘遂苦寒,破症(zhēng)消痰,面浮蛊胀,利水能安。104.大戟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105.芫花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106.商陆(赤商陆、白商陆)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107.海藻海藻咸寒,消瘿…

  • 国学名著《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 基础 【文】 徐大升

    五干属陽,喜合。以甲为例见甲:为比肩、兄弟。见乙:为劫财、败财,克父及妻。见丙:为食神、天厨、寿星,为男。见丁:为伤官、退财、耗气,子甥。见戊: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见己:为正财、正妻,克母,为合神。见庚:为偏官、七杀、官鬼、将星。见辛:为正官、禄马、荣神,父母。见壬:为倒食、偏印、枭神,克女。见癸:为印绶、正人、君子,产业。五干属陰,喜冲。以乙为例见甲:为劫财、逐马,克妻。见乙:为比肩、兄…

  • 国学名著《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 - 正官格 【文】 张楠

    楠曰:正官者,何以言之?盖以阳见阴,阴见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人之一夫一妇之有配对也。何以谓之官?盖官者答也。如人焉,必须官管,然后循规蹈矩,居仁由义,不敢放逸为非,故为制我身主之宫也。然月令提纲之官,若我之本府太守本县之令尹也。但当服其管,则岂能用之。故凡月上官星,世无用官之理,如此将如取用?但或止有官星一点,日主又旺,则官星轻而日主弱,运行官旺最为奇。譬如府县官,是我之主也。今主人弱也…

  • 国学名著《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 论政体 【唐朝】 【文】 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

  • 国学名著《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 - 第九十八回 【文】 吕熊

    北平城飞玄女片符榆木川受鬼母一剑曼尼笑道:“泼水孛,而今压在当路,有甚脸面见人!待我送你一扇,也变只白鹤,师弟们一路登仙罢!”才欲举手,闻空中有声:“请曼师姑恕他,当明正其罪。”原来是后土夫人驾到。月君等鞠躬迎接,就同过那边台上。后土夫人谕道:“孛星孛星,你嗔妒之心太重,太阴星与汝本同类。在天上既已屡肆侵凌,今在人间,又大行凶暴。况且不奉玉旨,偷走下界,当得何罪?如能省改前非,朕当姑矜尔命。”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