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以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其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阴阳清浊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口问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黄帝曰:愿闻口传。歧伯对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阅五使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出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玉版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歧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博,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歧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论勇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问何急? 黄帝曰:愿尽闻之。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胀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邪,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愿闻胀之舍?歧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歧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

  • 拼音: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vajd

    【基本释义】嫫mó〔嫫母〕传说中的丑妇,传为中国黄帝之妻。笔画数:13;部首:女;笔顺编号:5311222511134
  • 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dǐngchénglóng

    指帝王去世。 【查看详细解释
  • 临渴穿井 lín kě chuān jǐng

    lín穿chuānjǐng

    穿:打。临到口渴时才想到凿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查看详细解释
  • 临渴掘井 lín kě jué jǐng

    línjuéjǐng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查看详细解释
  • 龙驭上宾 lóng yù shàng bīn

    lóngshàngbīn

    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查看详细解释
  • 任脉 rèn mài

    rènmài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卷十六˙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查看详细解释
  • 嫘祖 léi zǔ

    léi

    人名。生卒年不详。黄帝正妃,西陵国人。相传是我国最早养蚕的人,故后世祀为先蚕。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查看详细解释
  • 岐伯 qí bó

    人名。生卒年不详。相传为黄帝之臣,精通医道,黄帝曾与论医,更相问答,其语备载于内经。或作『歧伯』。 【查看详细解释
  • 巅疾 diān jí

    diān

    古时泛指头部的各种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病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形气 xíng qì

    xíng

    1.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文选˙贾谊˙鵩鸟赋:『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2.形体表现的精神。文选˙班固˙幽通赋:『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黄帝内经素问˙卷六˙玉机真藏论:『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3.皮肉筋骨中的气血。 【查看详细解释
  • 征兆 zhēng zhào

    zhēngzhào

    事情发生前所显现的迹象。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举错誖逆,咎败将至,征兆为之先见。』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九˙天元纪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亦作『征候』。[似]前兆、先兆、征候、预兆 【查看详细解释
  • 怫 fú

    忧郁。说文解字:『怫,郁也。』滞留、郁结。黄帝内经素问˙卷二十一˙六元正纪大论:『其病气怫于上。』清˙全祖望˙重浚鄞三喉水道议:『久在湖中,则水性怫而不畅。』又:ㄅㄟˋㄈㄟˋ 【查看详细解释
  • 暍暍 yē yē

    形容热气极盛。黄帝内经素问˙卷十˙刺疟篇:『足太阳之疟,……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王冰˙注:『暍暍,亦热盛也。』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