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达 bā dá

    1.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如:『四通八达』。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2.(1) 三国时诸葛诞、邓扬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 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十九˙光逸传。3.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十七˙安平献王 孚传。 【查看详细解释
  • 紫荆花 zǐ jīng huā

    jīnghuā

    1.京兆田真三兄弟,共议分产,惟堂前一株紫荆树,无法均分,于是决定破为三份。待明日就截时,其树已枯死。三兄弟见而大惊,方醒悟,树不欲分斫宁愿自枯,兄弟竟争分产,乃人不如树,于是兄弟合财不复解树,树亦应声而荣茂。兄弟相感终为孝门的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人则以紫荆花称誉兄弟和睦,同居而不分家。2.紫荆所开的花。见『紫荆』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北游记》

    《北游记》 - 太子头挽阴阳髻 【明朝】 【文】 余象斗

    却说一日国王升殿,传奏说:“武当山樵夫陈春见太子,揭榜来见我主。”王命宣进,山呼毕,王曰:“卿既揭榜见孤,曾见太子否?”陈春曰:“小民日前见一人,同一道士入武当山去,臣思是太子,特来奏王。”王曰:“汝既见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挥汤伯,校尉黄钟,同五百金甲,将卿为引路官,去武当山寻见太子,回来重赏。”陈春谢恩出朝,同指挥等直往武当山进发。入山中,见太子头梳阴阳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众军向前山呼,太子并不发一言,默默而坐。汤伯吩咐金甲将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见一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

  • 中书 zhōng shū

    zhōngshū

    1.宫中所藏的书籍。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2.中书令的简称。见『中书令』条。3.中书舍人的简称。见『中书舍人』条。4.中书省的简称。见『中书省』条。5.宋代的政事堂。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ōng zhōng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nwcy

    【基本释义】忪sōng〔惺(x塶g )忪〕见“惺”。忪zhōng〔怔(笔画数:7;部首:忄;笔顺编号:4423454zh卬g )忪〕见“怔”。笔画数:7;部首:忄;笔顺编号:4423454
  • 金刚 jīn gāng

    jīngāng

    1.一种矿石。见『金刚石』条。南史˙卷七十八˙夷貊传上˙西南夷传:『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2.比喻坚硬壮硕之物。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那胡八乱子想了一想,看看凤四老爹又不是个金刚、巨毋霸,怕他怎的。』3.佛教的护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着,圣贤比肩,环绕甚严。』4.金刚猩猩的简称。见『金刚猩猩』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雁行 yàn háng

    yànháng

    1.群雁飞行的行列。唐˙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唐˙马戴˙灞上秋居诗:『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2.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的样子。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唐˙陈鸿˙东城父老传:『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3.比喻兄弟。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唐˙钱起˙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查看详细解释
  • 昭华 zhāo huá

    zhāohuá

    1.华美光亮的玉。淮南子˙泰族:『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2.古代池名。韩诗外传˙卷九:『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颜邓聚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惕。』3.一种古代的管乐器。多以玉制成。西京杂记˙卷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4.古代后宫中女官的封号。魏明帝置。位比乡侯。见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序 。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jiàn xiàn

    部首:

    笔画:4画

    五笔:mqb

    【基本释义】见(見)jiàn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会晤:会见。接见。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睹见(見)xiàn古同“现”,出现,显露。古同“现”,现存。睹笔画数:4;部首:见;笔顺编号:2535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机缘·第四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

  • 雪山 xuě shān

    xuěshān

    1.山名。(1)天山的别名。见『天山』条。(2) 祁连山的别名。见『祁连山』条。(3) 喜马拉雅山的别名。见『喜马拉雅山』条。(4) 位于台湾省台中县和平乡及苗栗县泰 安乡的交界处,为雪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台湾的第二高山,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叫主要由赤褐色页岩所构成,西南侧及西北侧各有一个冰斗,为台湾冰河遗迹最多的地区。2.山脉名。为台湾省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大致与中央山脉的北段平行。主脉由第一高峰雪山向西南延伸,内含大雪山、小雪山,皆为三千公尺以上的主峰。 【查看详细解释
  • 周 zhōu

    zhōu

    1.完密、严谨。说文解字:『周,密也。』如:『周密』、『周详』。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2.全部、整个。如:『周身』。1.朝代名:(1) 见『周朝』条。(2) 见『北周』条。(3)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 『周』。(4) 见『后周』条。2.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3.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4.满一年。通『周』。如:『周年』、『周岁』。5.姓。如明代有周顺昌。1.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救济、援助。通『赒』。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渔家傲 【宋朝】 【词】 李光

    (予顷在琼山,见桃李甚盛,但腊月已开尽,三春未尝见桃花,每以为恨。今岁寓昌江,二月三日与客游黎氏园,偶见桃花一枝。羊君荆华折以见赠,恍然如逢故人。归插净瓶中,累日不凋。予既作二小诗,同行皆属和。忽忆吾乡桃花坞之盛,每至花发,乡中人多醵会往游。醉后歌呼,今岂复得,缅怀畴昔,不无感叹,因成长短句,寄商叟、德矩二友。若悟此空花,即不复以存没介怀也)海外无寒花发早。一枝不忍簪风帽。归插净瓶花转好。维摩老。

  • 百叶 bǎi yè

    bǎi

    1.花瓣或枝叶重迭。形容植物繁茂的样子。唐˙韩愈˙题百叶桃花诗:『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唐˙李中˙桃花诗:『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2.百迭﹑百层。指物体多层重迭。如:『百叶窗』。3.牛﹑羊等的胃。因多皱折,或以为胃薄如叶,故称为『百叶』。说文解字『膍﹑牛百叶也』句下段玉裁˙注:『谓之百叶者,胃薄如叶,碎切之,故云百叶。』4.豆腐的俗称。见『豆腐皮』条。5.历书。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三˙阎文应传:『陈氏女将进御,士良闻之,遽见仁宗。仁宗披百叶择日。』6.百世﹑百代﹑历时长久。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高堂隆传:『自谓本枝百叶,永垂洪晖,岂寤二世而灭,社稷崩圮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何典》

    《何典》 - 跋 【文】 张南庄

    《何典》一书,上邑张南庄先生作也。先生为姑丈春蕃贰尹之尊人,外兄小蕃学博之祖。当乾嘉时,邑中有十布衣,皆高才不遇者,而先生为之冠。先生书法欧阳,诗宗范、陆,尤劬书;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藏书甲于时。著作等身,而身后不名一钱,无力付手民。忆余龆龄时,犹见先生编年诗稿,蝇头细书,共十余册。而咸丰初,红巾据邑城,尽付一炬,独是书幸存。夫是书特先生游戏笔墨耳,乌足以见先生?然并是书不传,则吉光片羽,无复…

  • 拼音: chù

    部首:

    笔画:3画

    五笔:fhk

    【基本释义】亍chù〔彳亍〕见“彳”。笔画数:3;部首:二;笔顺编号:112
  • 拼音: zǒng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wqrn

    【基本释义】偬zǒng〔倥(k弉g )偬〕见“倥2”。笔画数:11;部首:亻;笔顺编号:32353344544
  • 拼音: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wsoy

    【基本释义】僳sù〔傈僳族〕见“傈”。笔画数:14;部首:亻;笔顺编号:32125221431234
  • 拼音: jué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dubj

    【基本释义】劂jué〔剞劂〕见“剞”。笔画数:14;部首:刂;笔顺编号:13431523353422
  • 拼音: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qgkl

    【基本释义】匐fú〔匍匐〕见“匍”。笔画数:11;部首:勹;笔顺编号:3512512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