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七·奇经八脉(节要) 【文】 杨继洲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缪刺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缪刺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歧伯对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大络十五络也。四末,谓四肢也。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厥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逆调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厥病 【汉朝】 【文】 佚名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痛而重,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声音 【文】 黄元御

    声音者,手太阴之所司也。肺藏气,而气之激宕则为声,故肺病则声为之不调,气病则声为之不畅。而气之所以病者,由于己土之湿。手阳明主令于燥金,手太阴化气于湿土,阳明旺则金燥而响振,太阴盛则土湿而声瘖。譬之琴瑟箫鼓,遇晴明而清越,值阴晦而沉浊,燥湿之不同也。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旺则气聚而不泄,气通而不塞,聚则响而通则鸣。唇缺齿落而言语不清者,气之泄也;涕流鼻渊而声音不亮者,气之塞也。然声出于气而气使于神…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根结 【汉朝】 【文】 佚名

    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阴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经水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炙之壮数,可得闻乎? 歧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乱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长相思晓行(舟中作) 【宋朝】 【词】 周邦彦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夜行船(京口南园) 【宋朝】 【词】 黄机

    红溅罗裙三月二。露桃开、柳眠又起。百尺游丝,罥莺留燕,判与南园一醉。历历斜阳明野水。倚危阑、暮云千里。说似游人,直须烧烛,早晚绿阴青子。

  • 吃一堑,长一智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chīqiàn,zhǎngzhì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查看详细解释
  • 急功近利 jí gōng jìn lì

    gōngjìn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查看详细解释
  • 窥见一斑 kuī jiàn yī bān

    kuījiànbān

    指只了解一二。 【查看详细解释
  • 倘使 tǎng shǐ

    tǎng使shǐ

    假使、如果。钱穆˙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倘使叫圣人来处此境,还有何办法呢?』[似]倘若、假使、假如、如果 【查看详细解释
  • 六经 liù jīng

    liùjīng

    1.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2.中医指三阳经和三阴经的合称。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络。 【查看详细解释
  • 力行哲学 lì xíng zhé xué

    xíngzhéxué

    为蒋中正先生依据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国父的知难行易说,而提倡笃实履践的革命理论,以求困勉精进,即知即行。 【查看详细解释
  • 三阳 sān yáng

    sānyáng

    1.易卦中,初九﹑九二﹑九三的合称。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见『三阳开泰』条。3.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的合称。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有六条经脉。可辨证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否。 【查看详细解释
  • 地区 dì qū

    某区域范围。如:『东亚地区』﹑『阳明山地区』。[似]地域﹑区域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