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 yí

    1.亡失、丢掉。韩非子˙难二:『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唐˙崔国辅˙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2.脱漏。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宋˙赵汝鐩˙翁媪叹诗:『愁死未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厘。』3.舍弃。易经˙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孔颖达˙正义:『遗,弃也。』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司马贞˙索隐:『遗,弃也。谓弃子纠而事小白也。』4.忘记。孝经˙孝治章:『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斗变者,生于相陵;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而遗敬让。』5.留下。如:『不遗余力』、『遗臭万年』。史记˙卷十˙孝文本纪:『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唐˙杜甫˙哭严仆射归榇诗:『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6.离开。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王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文选˙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7.排泄。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又尝于阁省裸袒酣饮,及醉小遗,下沾令史,为南司所弹,几卿亦不介意。』8.剩余。如:『暴露无遗』。亡失的东西。如:『路不拾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捕阙,招贤进能,显岩尼士。』留下的、剩余未尽的。如:『遗言』、『遗产』。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又:ㄨㄟ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xqiy

    【基本释义】弥(彌)mí满,遍:弥满。弥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弥望(满眼)。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补,合:弥补。弥缝。弥封。更加:弥坚。欲盖弥彰。水满的样子:弥漫。久,远:弥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弥亘(连绵不断)。姓。弥(彌)mǐ古同“弭”,平息,消灭。笔画数:8;部首:弓;笔顺编号:51535234
  • 国学名著《小八义》

    《小八义》 - 第六十七回 【文】 半闲居士

    冤魂索命吓坏金亨遗言教子切把善行诗曰:长青巧接剑透龙自己暗中喜气生路途之中遇桩事女扮男装假英雄乘跨神驹千里剪四蹄蹬开似飞腾二人各夸无价宝想要偷盗在心中闲词诉罢,话不多提。此文书说至那段结局,书接前文。上册书中的交待,说得金贵听见外边阮英的冤魂说道:“兄弟们快将屋门闪开,我要闯进来拿你父与我抵命。”又一声的吼叫,听着真切,吓的金贵抬头观看,真有一个鬼魂,甚是异样。吓的金贵抬头观见个鬼魂在面前形容古…

  • 拼音: wèi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khgp

    【基本释义】遗(遺)yí丢失:遗失。遗落。漏掉:遗忘。遗漏。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不自觉地排泄:遗尿。遗精。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抛弃:遗弃。笔画数:12;部首:辶;笔顺编号:251212534454
  • 国学名著《春》

    《春》 - 尾声 【近现代】 【文】 巴金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我还记得蕙表姐的话。我和蕙表姐一样,也是喜欢春天的。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琴表姐,我至今还想念你们。我永远不能够忘记你们……

  • 国学名著《小八义》

    《小八义》 - 第三十七回 【文】 半闲居士

    假郎君山寨娶妻寻娇娥探得贼山诗曰:小女心忙乱连把兄弟称想起一件事未从后前庭当初曾学艺圣母对我明说有周门后当为夫妻情却说郑梦熊等了多时,也不见姐姐到来,心中暗想:“想必是人大心大,待我去看看。”说罢抽身就走,不多时来至绣房,只见姐姐在床上闷坐,上前说道:“怎不到大庭,看看那个周家之后?”小姐正在迷忽之间,只听见兄弟到来,翻身坐起,说:“兄弟请坐,细听愚姐讲来。”好位郑氏女翠屏连把兄弟叫几声昔日二老…

  • 国学名著《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 霍去病论 【文】 何去非

    天之所与,不可强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习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无可强之材、可习之智,则凡材、智有以大过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能莫巧于战。以其神也,故温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恶欺谲不羁之小人常有以独办。由是观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资也。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璩”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这样,玉的制品也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字就指玉做的耳环,当然是高贵之物,于是就产生了璩姓。 2、出自姬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

  • 国学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元朝】 【文】 罗贯中

    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鲁肃与瑜最厚,先来接着,将前项事细述一番。周瑜曰:“子敬休忧,瑜自有主张。今可速请孔明来相见。”鲁肃上马去了。 周瑜方才歇息,忽报张昭、顾雍、张?、步骘四人来相探。瑜接入堂中坐定,叙寒温毕。张昭曰:“都督知江东之利害否?”瑜曰:“未知也。”昭曰:“曹操拥众……

  • 国学名著《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 - 第九回 【文】 甄伟

    赵高矫诏立胡亥却说那少年要刺始皇,有一老者急止之曰:“不可!大丈夫当立万世之功,岂可效刺客之流耶?”少年遂止。其人为谁?老者姓项名梁,少者姓项名籍,字羽,楚将项燕之后,下相人也。籍初学书,书不成;学剑,剑不会。梁大怒曰:“尔欲何为耶?”籍曰:“书,记姓名;剑,不过敌一而已。”梁曰;“汝今欲何学?”籍曰:“吾但欲学万人敌也。”梁甚奇之。今日遇见始皇,意欲刺杀,项梁急止之。因此游行于吴楚之间,潜有图…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十五·顺鼓篇 【汉朝】 【文】 王充

    《春秋》之义,大水,鼓用牲於社。说者曰:“鼓者,攻之也。”或曰:“ 胁之。”胁则攻矣。〔阴〕胜,攻社以救之。 或难曰:攻社谓得胜负之义,未可得顺义之节也。人君父事天,母事地。母之党类为害,可攻母以救之乎?以政令失道阴阳缪戾者,人君也。不自攻以复之,反逆节以犯尊,天地安肯济?使湛水害伤天,不以地害天,攻之可也。今湛水所伤,物也。万物於地,卑也。害犯至尊之体,於道违逆,论《春秋》者,曾不知难。案雨出於山,流入於川,湛水之类,山川是矣。大水之灾,不攻山川。社,土也。五行之性,水土不同。以水为害而攻土,…

  • 缁衣 【先秦】 【文】 孔子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

  • 国学名著《礼记》

    《礼记》 - 缁衣 【先秦】 【文】 七十子后学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 国学名著《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 - 卷七 【文】 颜师古

    反张衡西京赋云。长廊广庑。连合云蔓。闬庭诡异。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踰延。望叫窱以径廷。眇不知其所反。是反有扶万音矣。今关中俗呼回还之反亦有此音。禠张衡东京赋云。祈禠禳灾。盖谓求福而除祸耳。案说文解字曰。禠。福也。字林音弋尔反。字本作禠。从示从虒。音斯。从虎者故作禠耳。今之读者不识禠字义训。乃呼为神祇之祇。云求神而却灾。或改禠字为禘。禘者祭名。又失之也。怠怠有苔音又云。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蘗…

  • 国学名著《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 - 卷一 【文】 颜师古

    论语公冶长篇云。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已矣。盖言夫子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所有文章。并可闻见。至于言性命之事及言天道。不可得而闻之。故论语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又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并其义也。而近代学者乃谓夫子之言语性情并与天道合。所以不可得而闻。离文析句。违经背理。缀文之士…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列传·苏竟杨厚列传上 【南北朝】 【文】 范晔

    苏竟 杨厚 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平帝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完辑一郡。光武即位,就拜代郡太守,使固塞以拒匈奴。建武五年冬,卢芳略得北边诸郡,帝使偏将军随弟屯代郡。竟病笃,以兵属弟,诣京师谢罪。拜侍中,数月,以病免。 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据南阳阴县为寇,而刘歆兄子龚为其谋主。竟时在南阳,与龚书晓之曰: 君执事无恙。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秘书,窃自依依,末由自远。盖闻君子…

  • 国学名著《西夏书事》

    《西夏书事》 - 卷三十七 【文】 吴广成

    宋孝宗隆兴元年、夏天盛十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使人为武功大夫芭里昌祖、宣德郎杨彦敬。昌祖后官至殿前太尉,彦敬由翰林学士进参知政事,二人皆为夏国名臣。按:昔夫子作《春秋》,无事必书首时;朱子作《纲目》,无事必书年数,所以备遗也。西夏自宋南渡后,记注阙佚。惟《金史》交聘一表,略存岁时朝聘梗概,而所志职官姓氏可补散亡。故备录之。三月,使贺金万春节。使人为武功大夫讹留元智、宣德郎程公济。夏五月,禁奢侈…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辛”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姒姓,由莘(Shēn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姓,称辛氏,便产生辛姓。 2、出自高辛氏所改。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3、出自上古居住在今山东省曹县一带的有辛氏的后裔,有以辛为姓的。 4、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5、出自他族有辛…

  • 国学名著《搜神记》

    《搜神记》 - 卷十四 【魏晋】 【文】 干宝

    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相抱而死。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

  • 国学名著《西厢记》

    《西厢记》 - 第五本·第四折 【文】 王实甫

    [夫人上云]谁想张生负了俺家,去卫尚书家做女婿去,今日不负老相公遗言,还招郑恒为婿。今日好个日子,过门者,准备下筵席,郑恒敢待来也。[末上云]小官奉圣旨,正授河中府尹。今日衣锦还乡,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将著,若见呵,双手索送过去。谁想有今日也呵!文章旧冠乾坤内,姓字新闻日月边。[双调][新水令]玉鞭骄马出皇都,畅风流玉堂人物。今朝三品职,昨日一寒儒。御笔亲除,将名姓翰林注。[驻马听]张珙如愚,酬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