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丞相 chéng xiàng

    chéngxiàng

    职官名。秦汉以后辅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有时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明洪武十三年后不复设置。 【查看详细解释
  • 中允 zhōng yǔn

    zhōngyǔn

    1.职官名。汉置,太子属官。南朝宋、齐时,改称为『中舍人』。唐再改称为『中允』,负责掌管侍从礼仪、审核太子给皇帝的奏章文书、监管用药等事。明、清制与唐同,清末始废。2.公正诚实。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体王而正,中允克明。』 【查看详细解释
  • 中士 zhōng shì

    zhōngshì

    1.中等的人。老子˙第四十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2.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3.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查看详细解释
  • 中尉 zhōng wèi

    zhōngwèi

    1.职官名。战国时赵国设置,负责选任官吏。秦、汉时为武职,掌京师的治安。汉武帝时,改称为『执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后,由宦官专任护军中尉,率领神策军,为皇帝禁军,防守京师。2.依我国现行的军制,为初级军官的第二级,介于上尉与少尉之间。 【查看详细解释
  • 中常侍 zhōng cháng shì

    zhōngchángshì

    职官名。秦置,为皇帝侍从,出入宫廷,以宦者或士人为之。东汉时,则专用宦官,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至汉末袁绍大诛宦者,乃复参用士人。简称为『常侍』。至三国魏,则置『散骑常侍』,为正规官,不再为宦官专职。 【查看详细解释
  • 中庶子 zhōng shù,zhù zǐ

    zhōngshù,

    职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官。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工作。战国策˙韩策二:『中庶子强谓太子曰:「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荆轲传:『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查看详细解释
  • 中散大夫 zhōng sǎn dà fū

    zhōngsǎn

    职官名。王莽时置,东汉因之,掌论议。魏、晋时为闲散位置,唐、宋用作正五品以上的文官,金、元以后废。因宋代任中散大夫,有十种恩遇,故亦称为『十样锦』。 【查看详细解释
  • 中书令 zhōng shū lìng

    zhōngshūlìng

    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掌传宣诏命。简称为『中书』。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后则多任以当时有文学名望之士。元代权位极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初废。亦称为『大令』。 【查看详细解释
  • 中校 zhōng xiào

    zhōngxiào

    1.职官名。秦、汉置,掌理宫廷的营建和管理,为将作大匠的属官。唐置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马、兵器等事。2.我国现行海、陆、空三军官阶之一。介于上校及少校之间。 【查看详细解释
  • 主政 zhǔ zhèng

    zhǔzhèng

    1.主持政务。槌˙禁藏:『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2.职官名。旧称各部的主事。见称谓录˙卷十五˙主事˙主事主政。或称为『星置』。 【查看详细解释
  • 主计 zhǔ jì

    zhǔ

    1.职官名。汉代时掌管国家财政,计算出入。汉书˙卷四十二˙张苍传:『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2.现称主管岁计、会计、统计的部门。如:『主计处』、『主计室』。 【查看详细解释
  • 九嫔 jiǔ pín

    jiǔpín

    1.古代帝王的妃子。历代均有此制,然名称不尽相同。如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2.职官名。周制宫中的女官,掌妇学之法。见周礼˙天官˙内宰。 【查看详细解释
  • 九谷 jiǔ gǔ

    jiǔ

    古代九种主要的农作物。所指各异,通常指稷、秫、黍、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后用以泛指各种农作物。晋˙束˙补亡诗六首之三:『靡田不殖,九谷斯茂。』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仓二十有五,掌九谷廪藏之事。』 【查看详细解释
  • 亚卿 yà qīng

    qīng

    职官名:(1)卿之位次于正卿者。左传˙文公六年:『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2) 唐代以后太常寺等官署的少卿。唐˙韩愈˙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迁秘书少监,历太府太常二寺亚卿。』 【查看详细解释
  • 京兆 jīng zhào

    jīngzhào

    1.(1)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见『京兆尹』条。(2) 民国初年改称清顺天府为『京兆』,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废入河北省。今北平市为其旧治。2.职官名。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见『京兆尹』条。 【查看详细解释
  • 令尹 lìng yǐn

    lìngyǐn

    1.职官名。春秋时,楚国的执政官,相当于宰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唐˙张说˙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去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查看详细解释
  • 令正 lìng zhèng

    lìngzhèng

    1.职官名。掌管外交辞令的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大叔为令正,以为请。』2.古代称嫡妻为『正室』,故尊称他人的妻子为『令正』。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似]2.令阃 【查看详细解释
  • 伍长 wǔ zhǎng

    zhǎng

    职官名:(1)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一伍,一伍之长,称为『伍长』。亦称为『五百』、『伍伯』。(2)古代户籍以五户为伍,五户之长,称为『伍长』。亦称为『五百』、『伍伯』。 【查看详细解释
  • 伊耆氏 yī qí shì

    shì

    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说为神农氏,一说为帝尧。2.职官名。周代设置,掌授杖。周礼˙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查看详细解释
  • 伯赵氏 bó zhào shì

    zhàoshì

    职官名。少昊时掌管鸟类的官员,亦属历正之官,专司夏至﹑冬至。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孔颖达˙正义:『此鸟以夏至来,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