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接 jiāo jiē

    jiāojiē

    1.交往、聚会。礼记˙乐记:『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2.互相接触。淮南子˙兵略:『平原广泽,白刃交接。』3.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妾于去年七月七日与君交接,已受,今当产了。』4.交替、更换。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5.移交与接收。如:『交接典礼』。[似]移交 【查看详细解释
  • 礼数 lǐ shù

    shù

    1.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新唐书˙卷一二七˙裴耀卿传:『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2.礼节。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查看详细解释
  • 侯伯 hóu bó

    hóu

    1.侯爵与伯爵。泛指诸侯。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文选˙班固˙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骛。』2.诸侯国领袖。书经˙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孔颖达˙正义:『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查看详细解释
  • 小史 xiǎo shǐ

    xiǎoshǐ

    1.职官名。周朝时小史专门掌理邦国志记谱系及礼仪等事务。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汉以后则为一般属吏的称呼。2.记载琐事的野史、小说。如明朝李栻有历代小史,收录各朝代的野史一百余种。3.侍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 【查看详细解释
  • 眉山 méi shān

    méi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十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2.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查看详细解释
  • 上巳 shàng sì

    shàng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查看详细解释
  • 五品 wǔ pǐn

    pǐn

    1.五伦。指父﹑母﹑兄﹑弟﹑子。书经˙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2.勋、劳、功、伐、阅等五种功绩。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3.九品官阶第五级。隋书˙卷十˙礼仪志五:『今犊车通蹚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查看详细解释
  • 慎 shèn

    shèn

    1.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2.重视。荀子˙强国:『必将慎礼仪﹑务忠信然后可。』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姓。如晋代有慎修。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二十七章 【先秦】 【文】 孔伋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 肄 yì

    1.学习。如:『肄业』。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2.劳苦。书经˙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1.劳苦的事情。诗经˙邶风˙谷风:『有洸有溃,既诒我肄。』2.嫩枝。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3.后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查看详细解释
  • 教 jiào

    jiào

    1.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2.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1.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2.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3.姓。如明代有教辅直。又:ㄐ|ㄠ16.1 【查看详细解释
  • 策书 cè shū

    shū

    1.书籍、简册。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褚少孙补曰:『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汉书˙卷一○○˙叙传上:『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2.汉代皇帝任免官吏,书于竹简,称为『策书』。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读策书毕,中常侍持皇太子玺绶东向授太子。』 【查看详细解释
  • 领袖 lǐng xiù

    lǐngxiù

    1.衣服的领子和袖子。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皁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杖。』2.国家或团体的领导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谁知这人,却是扬州一个大光棍。当机兵、养娼妓,接子弟的,是个烟花的领袖,乌龟的班头。』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位是浦墨卿先生,都是我们诗会中领袖。』[似]2.党魁、党首、首脑、首领、元首 【查看详细解释
  • 成礼 chéng lǐ

    chéng

    1.行礼完毕。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2.使礼仪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喻世明言˙卷二十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须晓得嫂嫂通灵,今既取去,也要成礼。』3.成婚。南史˙卷七十三˙孝义传上˙公孙僧远传:『兄姊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礼,名闻郡县。』 【查看详细解释
  • 辅 fǔ

    1.车两旁的夹木。说文解字:『辅,春秋传曰:「辅车相依。」』诗经˙小雅˙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续汉书志˙第六˙礼仪志下:『车皆去辅轓,疏布恶轮。』2.脸颊。汉˙张衡˙七辩:『靥辅巧笑,清眸流眄。』3.见『畿辅』条。4.姓。如汉代有辅狼。扶持﹑帮助。如:『相辅相成』。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孟子˙滕文公上:『放勋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宰”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以官名作为姓氏,是周朝宰父的后代。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宰父氏或宰氏。后来宰父氏也改成了宰氏。成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2、源于姬姓,也是一个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的姓。春秋时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担任太宰,被称为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职作为姓氏,成为宰氏的一支。宰(Zai)出自姬姓,以官名为氏,周代有太宰,其后人以宰为氏。郡望:西河郡(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沿岸一带)。礼成宋国誉起圣门上联说周代宋国…

  • 亲家 qìng jiā

    qìngjiā

    1.姻戚的通称。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2.男女两姻家的父母,对彼此的称呼。新唐书˙卷一○一˙萧瑀传:『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亲家:『凡男女缔姻者,两家相谓曰亲家。』 【查看详细解释
  • 六礼 liù lǐ

    liù

    1.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与姐姐,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2.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等士礼。礼记˙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3.古享祭宗庙之礼,指肆献、馈食、祠、禴、尝、烝。见周礼˙春官˙大宗伯˙孔颖达˙正义。4.古代朝见之礼,指朝、宗、觐、遇、会、同。见周礼˙春官˙大宗伯。 【查看详细解释
  • 小庙 xiǎo miào

    xiǎomiào

    1.古代帝王死后,升祀太庙,始祖称为『大庙』,高祖以下则称为『小庙』。周礼˙夏官˙祭仆˙郑玄˙注:『小庙,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2.庶出的帝王为其生母所立的庙。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又有小庙,太祖太夫人庙也,非嫡,故别立庙。』3.规模不大的庙。如:『到前面的小庙里休息一下。』3.比喻不很理想的环境。如:『咱们这个小庙里容不下您这尊大菩萨,您还是另谋高就吧!』 【查看详细解释
  • 人面兽心 rén miàn shòu xīn

    rénmiànshòuxīn

    形容匈奴文化未开,不懂礼仪。语出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下:『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后用以形容人凶狠残暴,如野兽一般。晋书˙卷七十八˙孔愉传:『又观顷日降争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你当他做了官就换了人,其实这里头的人,人面兽心的多得很哩!』亦作『兽心人面』。[似]行同狗彘、衣冠禽兽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