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 huò

    huò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1.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2.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 ˙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查看详细解释
  • 斯 sī

    1.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2.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1.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2.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 之闵斯。』3.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查看详细解释
  • 矣 yǐ

    1.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3.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4.表示疑问的语气。通『乎』。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5.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6.表示语句的结束。通『耳』。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查看详细解释
  • 夫 fú

    1.文言文中的发语词,表提示作用。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2.文言文中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3.文言文中用于句中,无义。礼记˙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 安。』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词。相当于『此』、『彼』。左传˙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又:ㄈㄨ1 【查看详细解释
  • 于 yú

    1.去﹑往。文选˙曹植˙责躬诗:『仆夫,于彼冀方。』2.取。诗经˙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陶。』孟子˙万章下:『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1.在。同『于』。仪礼˙士昏礼:『婿立于门外。』2.以、用。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以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3.对、对于。诗经˙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4.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5.依照。书经˙盘庚下:『历告尔百姓于朕志。』6.为了。孟子˙万章上:『唯兹臣庶,女其于予治。』和﹑与。书经˙康诰:『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1.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如:『凤凰于飞』。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2.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同『乎』。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然则先王圣于?』姓。如明代有于谦。又:ㄒㄩ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yān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ghgo

    【基本释义】焉yān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文言助词:又何戚焉。笔画数:11;部首:灬;笔顺编号:12121154444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fclf

    【基本释义】盍hé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盍各言尔志?”何故,为何:“盍不出从乎?君将有行”。合,聚合:盍簪(“勿疑朋盍盍。”意思是待人不疑心,朋友就会聚合而疾来)。笔画数:10;部首:皿;笔顺编号:1215425221
  • 拼音: à ǎ ā ɑ á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kbsk

    【基本释义】啊ā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啊,这花真美呀!啊哈。啊呀。啊á ㄚˊ叹词,表示疑问或反问:啊,你说什么?啊ǎ ㄚˇ叹词,表示疑惑:啊,这是怎么回事?啊à ㄚˋ叹词,表示应诺(音较短):啊,好吧!叹词,表示醒悟(音较长):啊,我这才明白过来!表示赞叹(音较长):啊,亲爱的祖国!啊ɑ ㄚ助词,在句末,表示惊叹的语气(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发生变音,可用不同的字来表示):你好啊(哇)!真新鲜啊(哪)!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 拼音: lou lóu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kovg

    【基本释义】喽(嘍)lóu〔喽啰〕同“偻儸”。(嘍)喽(嘍)lou助词,相当于“啦”:老天下雨,庄稼有救喽!笔画数:12;部首:口;笔顺编号:251431234531
  • 拼音:

    部首:

    笔画:3画

    五笔:bnhn

    【基本释义】也yě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也去。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也不错。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文言语气助词(a.表判断;b.表疑问;c.表停顿;d.形容词尾)。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也罢。笔画数:3;部首:乙;笔顺编号:525
  • 会 huì

    huì

    1.集合﹑聚合。如:『会合』。书经˙禹贡:『雷﹑夏既泽,灉﹑沮会同。』2.相见﹑见面。如:『会面』﹑『会晤』。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3.了解﹑领悟。如:『意会』﹑『体会』﹑『心领神会』。宋˙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词:『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4.付款。如:『会帐』。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董:『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会钞而别。』1.为一定目的成立的团体组织。如:『教会』﹑『农会』﹑『工会』﹑『同乡会』。2.多数人的集会﹑聚会。如:『宴会』﹑『晚会』﹑『纪念会』﹑『里民大会』。3.大城市﹑行政中心。如:『都会』﹑『省会』。4.时机。如:『机会』﹑『适逢其会』。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赐我以报秦之会也。』1.能﹑能够。如:『我会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会实现。』2.可能。多用于疑问语气。如:『他会来吗?』﹑『会不会是他回来了?』 2适﹑值。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又:ㄏㄨㄟˇ(05116)ㄎㄨㄞˋ (04597)ㄍㄨㄟˋ (04298) 【查看详细解释
  • 所 suǒ

    suǒ

    1.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2.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3.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4.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 ,后还。』续汉书志˙第十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5.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6.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1.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 ,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亦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2.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假设、如果。诗经˙墉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2 【查看详细解释
  • 许 xǔ

    2.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如:『些许』﹑『少许』。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传:『赴河死者,五万许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国名。周时所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后灭于楚。故址约在今河南省许昌县东。4.即今河南省许昌县。5.姓。如汉代有许慎。1.可能。如:『或许』、『也许』。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歌十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许是侬欢归。』2.这么、如此。如:『许多』。宋˙苏轼˙次韵答文与可见寄诗:『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3.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唐˙杜审言˙赠苏绾书记诗:『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容赴朔边?』语尾助词,表示感叹之义,相当于『啊』。唐˙韩愈˙感春诗四首之一:『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又:ㄏㄨˇ 【查看详细解释
  • 尔 ěr

    ěr

    1.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汝』、『你』。如:『尔虞我诈』。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此、这个。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3.如此、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此、这。如:『尔后』、『尔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表示程度,相当于『如此的』、『这样的』。孟子˙告子上:『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唐˙李白˙战城南:『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1.语尾助词,无义。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2.如此、而已。如:『不过尔尔』。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3.位于句末,表示肯定的意思。同『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4.表示疑问的语气。同『乎』。公羊传˙隐公元年:『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 【查看详细解释
  • 侯 hóu

    hóu

    1.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羊传˙隐公五年:『其余大国称侯。』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2.泛指达官贵人。如:『侯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士大夫间彼此的尊称。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4.箭靶。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朱熹˙注:『侯,张布而射之者也。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而设正。』5.姓。如战国时魏国有侯嬴。美好。诗经˙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笺引韩诗云:『侯,美也。』何。表示疑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禅之事也。』发语词。相当于『惟』、『维』、『伊』。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2友。』汉书˙卷一○○˙叙传上:『侯屮木之区别兮,苟能实而必荣。』颜师古˙注:『侯,发语辞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ctdu

    【基本释义】矣yǐ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笔画数:7;部首:矢;笔顺编号:5431134
  • 乎 hū

    相当于『于』。如:『合乎规定』、『出乎意料』。战国策˙燕策二:『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1.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盍驰往 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2.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的语气。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用于句尾,表示召唤的语气。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4.用于句尾,表示推测的语气。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乎?幸而后败。』5.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文选˙陆机˙文赋:『同橐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宋 ˙周敦颐˙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用于形容词后,表示赞美的语气。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孟子˙滕文公上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论语˙子罕:『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清˙袁枚˙祭妹文:『天乎!天乎!而竟已乎!』(又音)ㄏㄨˊ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krug

    【基本释义】啦lɑ助词,作用大致和“了”相同:你真的来啦?他早走啦。大楼终于建成啦!啦lá同“拉2”②。笔画数:11;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2141431
  • 拼音: zhě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ftjf

    【基本释义】者zhě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笔画数:8;部首:耂;笔顺编号:12132511
  • 拼音: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BBH

    【基本释义】[ yē ] 音译用字。如耶路撒冷。 [ yé ] 1.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呢”:是~非~? 2.同“爷”。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