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牡丹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 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水银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汞、 、灵液、姹女。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急惊风。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研细,加石脑油,捣成泥,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反胃吐食。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研细,分两次服。一半米汤、一半姜汗,调在一个碗中把药送下。 胆热鼻血。用水银、丹砂、麝香等分,研细,每服半钱,新汲水送下。 血汗不止。方同上。 胎动(母欲死,子尚活)。用水银、丹砂各半两,合研匀,加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汁。吃药时,还吃半茶匙蜂蜜。 胎死腹中。用水银二…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杜仲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思仲、思仙、木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肾虚腰痛。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用一剂,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肾三、四片,煮开几次,加上椒盐作羹,空心一次服下。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茎,或五味子半斤亦可。 风冷伤肾,腰背虚痛。用杜仲一斤,切细,炒过,放酒二程式中浸十日。每日服三合。又方:用杜仲研为末,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钱。 病后虚汗及日中流汗。用杜仲、牡蛎,等分为末,卧时以水送服五小匙。不止,再服。 产后诸疾及胎体不安。有杜仲去皮,瓦上焙干,捣为末…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腹中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希莶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中风。夏日采 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 莶丸”。 风寒下泻。用 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痈疽肿毒。用 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虫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地鳖、土鳖、过街。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产后腹痛(有干血)。用蔗虫二十个(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捣匀,分作四丸。每取一丸,以酒一升,煮成二合,温服。下血愈。此方名“大内蔗虫丸”。 木舌肿强(塞口,治甚险)。有蔗虫(炙)五个、食盐半两,共研为末,在水二碗中煎开多次,随时热含吐涎,直至病愈。 折伤接骨。用蔗虫焙存性,研为末。每服二、三钱,接骨有特效。又方,用生蔗虫捣出汁。酒送服,又方:用蔗虫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铜二两,火煅过,醋淬七闪,两药共研为末,每服二…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呆耳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胡 、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 、地葵、 、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 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蚕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自死乾名白僵蚕。 气味 咸、辛、平、无毒。 主治 小儿惊风。用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各一钱,微炮为末。每服三分至半钱,以姜汤调灌。甚效。 风痰喘嗽,夜不能卧。用白僵蚕(炒过,研细)、好茶末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临睡时开水泡服。 喉风喉痹。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自然姜汁调灌,吐出顽痰,即效。小儿服,则加少许薄荷、生姜同调。又方:上方加白梅肉和成丸子棉裹含咽。又方:用白僵蚕(炒)半两、生甘草一钱,共研为还想,姜汁调服,涎出立愈。又方:用白僵蚕二十…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人参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正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如四时之不貣,如垦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终其欲,明之毋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听;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文】 张仲景

    (证三条方八首)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获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右…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王瓜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土瓜、钩 、老鸦瓜、马瓞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须。 气味 (根)苦、寒、无毒。(子)酸、苦、平、无毒。 主治 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见效。 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小便不通。用王瓜根捣汁,稍加水,以竹筒海外侨胞药入尿道。 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门内。 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禹余粮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白余粮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韭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草钟乳、起阳草。 气味 韭:辛、微酸、温、涩、无毒。 韭子:辛、甘、温、无毒。 主治 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 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 喘息欲绝。取韭汁一升饮下。 盗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 【文】 黄元御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以丁火虽司气化…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麋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麋角:甘、热、无毒。 主治 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温,壮筋骨。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两;另取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身体衰病(血脉枯…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蓬莪术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莪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心腹冷 痛。用蓬莪期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盛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婴儿吐乳。…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汉朝】 【文】 司马迁

    正义括地志云:“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①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②或封于申,③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注①集解吕氏春秋曰:“东夷之土。”索隐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按:后文王得之渭滨,云“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盖牙是字,尚是其名,后武王号为师尚父也。……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四百一十四 草木九 【宋朝】 【文】 李昉

    香药 茶芜香 三名香 五名香 沉香 龙脑香 安息香 一木五香 诃黎勒 白豆蔻 ?齐香 无石子 紫? 阿魏 荜拨 胡椒 阿勃参 山薯 麻黄 荆三棱 服饵 服松脂 饵松蕊 赐茯苓 服茯苓 服菖蒲 服桂 饵柠实 服五味子 食术 服桃胶 服地黄 服远志 服天门冬 饮菊潭水 饮甘菊谷水 食黄精香药茶芜香燕昭王时,有波弋之国,贡茶芜香。若焚着衣,弥月不绝。所遇地,土石皆香。经朽木腐草皆荣秀。用薰枯骨,则肌肉再生。(出《独异志》) 燕昭王的时候,有一个波弋国,进贡贡来了茶芜香。如果把它焚烧,附着到衣服上,一……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甘遂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 (根)苦、寒、有毒。 主治 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