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鱼书 mù yú shū

    shū

    一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的曲艺。宝卷传入广东后,与当地民歌合流而成,早期佛教徒传唱佛教故事,敲击木鱼为节拍,后说唱民间故事,唱词七字句为主,音乐节拍自由,无起板和过门。现存作品有花笺记﹑背解红罗等百余种,多为长篇。或称为『木鱼歌』﹑『沐浴歌』。 【查看详细解释
  • 垛字 duǒ,duǒ zì

    duǒ,

    民间音乐常用的一种扩充变化手法。即在民歌、曲艺、戏曲唱段的基本句式中,插入若干个并列短语或词组。具有字多腔少、节奏紧凑的特点。如河南梆子中的大登殿剧『原来是:平郎丈夫,头戴王帽,身穿蟒袍,腰横玉带,足登朝靴,端端正正,正正端端,驾坐在金鸾』。 【查看详细解释
  • 莆仙戏 pú xiān xì

    xiān

    流行于今福建省莆田﹑仙游一带的剧种。常用曲牌二百多个,分大题﹑小题二种。剧目几乎保存了宋﹑元南戏的全部剧目,亦有源自民歌﹑佛曲等曲调。乐队只有司鼓﹑司锣﹑司吹三人,乐器有小唢吶﹑笛摸大唢吶﹑笛子﹑二胡﹑大三弦等。因旧属兴化府,故亦称为『兴化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宋朝】 【词】 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 苏武牧羊 sū wǔ mù yáng

    yáng

    1.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因守节不变,被单于拘留,放逐至北海无人处牧羊十九年。虽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见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后以苏武牧羊比喻坚贞的气节。2.乐曲名。内容取材自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颂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气节。曲调流畅,具有淳朴的民歌风格。 【查看详细解释
  • 土风 tǔ fēng

    fēng

    1.文选˙陆机˙吴趋行:『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文选˙左思˙三都赋:『先王采焉,以观土风。』2.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或民歌。左传˙成公九年:『言称先职,不忘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似]1.乡俗 【查看详细解释
  • 乐府诗集 yuè fǔ shī jí

    yuèshī

    书名。宋郭茂倩编,一百卷。分为十二韹辑录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采先秦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和后人的仿作。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解题,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资料丰富,为研究历代乐府民歌的重要文献。 【查看详细解释
  • 自郐以下 zì kuài yǐ xià

    kuàixià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查看详细解释
  • 拉洋片 lā yáng piān

    yángpiān

    一种盛行于民国初年的民俗杂艺,是电影未流行前的娱乐杂低以敲打锣鼓方式招揽生意,将各种彩色的画片或西洋景物,挂于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一面换片,如电影般的供人观赏。唱词多七字句,唱腔则多为当地的民歌小调。亦称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镜』。 【查看详细解释
  • 调脂弄粉 tiáo zhī nòng fěn

    tiáozhīnòngfěn

    ①指妇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诗文的富丽香艳。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寿星明(庆黄宰秩满八月廿七) 【宋朝】 【词】 佚名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蔼蔼琴堂。见说当年,申生穀旦,梦叶长庚天降祥。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双凫暂驻东阳。已种得春阴千种棠。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 国风 guó fēng

    guófēng

    1.国家的风俗。史记˙卷三˙殷本纪:『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2.诗经中各国的民间歌谣。即诸侯采撷其国的民歌,贡献于天子,并由乐官统筹管理。诗经共分十五国风,即周南至豳风各篇皆属之。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查看详细解释
  • 童童 tóng tóng

    tóngtóng

    1.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2.汉˙无名氏˙别诗三首之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宋˙梅尧臣˙杨公蕴之华亭宰诗:『今年拗都尽,秃株立童童。』3.光洁的样子。汉˙高诱˙淮南子叙:『时民歌之曰:「一尺绘,好童童。」』 【查看详细解释
  • 侗剧 dòng jù

    dòng

    侗族的戏剧。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区。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于贵州。其表演形式最初仅两人坐唱,后来发展为走唱,脚色不多,舞台动作简单,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仅置桌﹑凳等。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由男演员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调﹑哭板﹑仙腔及民歌调子,主要伴奏乐器为二胡﹑琵琶﹑锣﹑铃﹑钹﹑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德佛亚克 dé fó yà kè

    人名。(公元1841~1904)捷克音乐家,是东欧国民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极富民族色彩,是波西米亚式的风格。并曾以美洲黑人民歌,作成新世界交响曲和大调四重奏,后又出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享年六十二岁。作品中以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交响曲新世界、序曲狂欢节等最著名,钢琴小品幽默曲更是为人所熟知。 【查看详细解释
  • 歌五裤 gē wǔ kù

    廉范做蜀郡太守,废除禁止百姓夜间点灯火做事的制度,百姓用五裤歌来歌颂他的功绩。典出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后用歌五裤指民众歌颂地方官吏的政绩。唐˙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籍籍歌五裤,祁祁颂千箱。』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 【查看详细解释
  • 句式 jù shì

    shì

    民歌、说唱和戏曲唱腔中的句、逗结构形式。基本句式可分为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种。五字句多为二二一句式,七字句多为二二三句式,十字句多为三三四句式。在曲牌体音乐的唱腔中,每一曲牌均有特定的句法组织形式,每句字数可为一字、二字以至十字不等,各句之长短及排列形式也因曲牌之同而异。亦称为『句格』。 【查看详细解释
  • 竹枝词 zhú zhī cí

    zhúzhī

    1.本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曲调,唐时刘禹锡根据巴渝一带民歌加以剪裁,后传于世。形式多为七言绝句,用语通俗轻快,内容多为当地风俗或男女情爱。见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今四川民间仍相当盛行。或称为『巴渝词』、『竹枝八辞』、『竹枝新辞』。2.词牌名。本为唐时乐府曲调,后用为词牌。此调有不同诸体,俱为单调。或称为『巴渝词』、『竹枝辞』、『竹枝新辞』。 【查看详细解释
  • 句格 jù gé

    1.民歌、说唱和戏曲唱腔中的句、逗结构形式。基本句格可分为五字句、七字句和十字句三种。五字句多为二二一句格,七字句多为二二三句格,十字句多为三三四句格。在曲牌体音乐的唱腔中,每一曲牌均有特定的句法组织形式,每句字数可为一字、二字以至十字不等,各句的长短及排列形式也因曲牌之不同而异。亦称为『句式』。2. 【查看详细解释
  • 歌仔戏 gē zǎi,zǐ,zī hū,huī,xì

    zǎi,

    一种民间戏曲。流行于闽、台地区。明末闽南的锦歌、采茶曲、车鼓弄等民间艺术传入台湾后,吸收本地的民歌、说唱,并受京戏、四平戏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戏种。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称为『落地扫』。主要曲调为七字调、大调、笑调、杂念调等。伴奏乐器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伴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今日在大陆闽南龙溪、芗江一带,流行的歌仔戏,是由台湾传过去的。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