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 - 卷四·病死 【文】 宋慈

    凡因病死者,形体羸瘦,肉色痿黄,口眼多合,腹肚多陷,两眼通黄,两拳微握,发髻解脱,身上或有新旧针灸瘢痕,余无他故,即是因病死。凡病患求乞在路死者,形体瘦劣,肉色痿黄,口眼合,两手微握,口齿焦黄,唇不着齿。邪魔中风卒死,尸多肥,肉色微黄,口眼合,头髻紧,口内有涎沫,遍身无他故。卒死,肌肉不陷,口鼻内有涎沫,面色紫赤。盖其人未死时,涎壅于上,气不宣通,故面色及口鼻如此。卒中死,眼开睛白,口齿开,牙关…

  • 祔 fù

    1.奉新死者的神主入庙,与先祖合祭。说文解字:『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明史˙卷十五˙孝宗本纪:『己酉,宪宗神主祔太庙。』2.子孙的棺木附葬在祖坟里。南史˙卷五十三˙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传:『后梁人盗其柩来奔,武帝犹以子礼祔葬陵次。』 【查看详细解释
  • 入土为安 rù tú wéi ān

    wéiān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查看详细解释
  • 丛冢 cóng zhǒng

    cóngzhǒng

    1.众多尸骸埋葬在一起的大冢。宋史˙卷四○一˙刘爚传:『都大坑冶耿某闵遗骸暴露,议用浮屠法葬之水火,爚贻书曰:「使死者有知,祸亦惨矣。」请择高阜为丛冢以葬。』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丛冢。』2.坟冢丛聚乱葬的地方。如:『走了数里路,仍然不见人影,触目所及,仅止高阜上一片丛冢。』 【查看详细解释
  • 党人 dǎng rén

    dǎngrén

    1.党内的一分子。2.朋党。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3.同乡里的人。庄子˙外物:『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4.朋比为奸的群小。楚辞˙屈原˙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查看详细解释
  • 装裹 zhuāng guǒ

    zhuāngguǒ

    1.死者入殓时所穿戴的衣物。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纔好。』或作『妆裹』、『装果』。2.替死者穿戴衣物。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或作『妆裹』、『装果』。3.装饰、装备。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装裹我二十重,或是三十件。』 【查看详细解释
  • 蒸骨验尸 zhēng gǔ yàn shī

    zhēngyànshī

    古代仵作检验尸骨推断死因的一种方法。在天气晴朗时挖掘长宽与草席相若,深二尺的地窖,以柴炭烧红地窖之后,泼洒二升好酒、五升米醋,并趁热放入死者尸骸,下衬竹席,上覆草席,加以蒸熏。一、两个时辰后,取出骨骸,洒上红油,在阳光下检视。若死者生前曾遭笞打,则该部位骸骨呈红色血晕;骨折两头均有血晕,则为生前骨折;反之,则为死后骨折。见福惠全书˙卷十六˙刑名部˙捡枯骨。 【查看详细解释
  • 含 hàn

    hàn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通『琀』。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何休˙注:『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 吊,含。』又:ㄏㄢˊ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 秦律十八种·廄苑律 【秦朝】 【文】 喜

    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膚田牛。卒歲,以正月大課之,最,賜田嗇夫壺酉(酒)束脯,為旱〈皂〉者除一更,賜牛長日三旬;殿者,誶田嗇夫,罰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課之,最者,賜田典日旬殿,治(笞)卅。廄苑律。 (假)鐵器,銷敝不勝而毀者,為用書,受勿責。 將牧公馬牛,馬牛死者,亟謁死所縣,縣亟診而入之,其入之其弗亟而令敗者,令以其未敗直(值)賞(償)之。其小隸臣疾死者,告其□□之;其非疾死者,以其診書告官論之。其大廄、中廄、宮廄馬牛(也),以其筋、革、角及其賈(價)…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 拼音: hàn hán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唅hán〔唅嘇〕物在口中。古同“含”。唅hàn古代殡葬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等物。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45251
  • 拼音: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mgef

    【基本释义】赙(賻)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金。赙仪。赙赠。笔画数:14;部首:贝;笔顺编号:25341251124124
  • 拼音: liàn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gqwi

    【基本释义】殓(殮)liàn把尸体装入棺材:入殓。装殓。大殓。小殓(只给尸体穿寿衣)。笔画数:11;部首:歹;笔顺编号:13543414431
  • 拼音: zhài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wfiu

    【基本释义】祭jì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祭zhài姓。笔画数:11;部首:示;笔顺编号:35445411234
  • 往 wǎng

    wǎng

    1.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2.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3.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4.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2.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dià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usgd

    【基本释义】奠diàn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奠酒。稳固地安置:奠都(d?)。奠基。奠定(使稳固安定,如“奠奠基础”)。笔画数:12;部首:大;笔顺编号:431253511134
  • 拼音: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ajdf

    【基本释义】墓mù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墓地。墓园。墓道。墓碑。坟墓。墓志铭。笔画数:13;部首:土;笔顺编号:1222511134121
  • 拼音:

    部首:

    笔画:4画

    五笔:yhy

    【基本释义】讣(訃)fù报丧,报丧的通知:讣告。讣闻(亦作“讣文”)。笔画数:4;部首:讠;笔顺编号:4524
  • 袭 xí

    1.死者所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说文解字:『袭,左衽袍。』2.量词。计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单位。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赐相国衣二袭。』汉书˙卷七˙昭帝纪:『有不幸者,赐衣被一袭。』3.姓。如晋代有袭元之。1.为死者穿衣服。汉˙刘熙˙释名˙释丧制:『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2.加一件外衣。礼记˙内则:『寒不敢袭,痒不敢搔。』3.穿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乘法驾。』宋˙苏轼˙和陶归去来兮 辞:『岂袭裘而念葛,盖得称而丧微。』4.重复、重迭。左传˙哀公十年:『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淮南子˙泛论:『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5.因循。如:『沿袭』、『因袭』。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文选˙陆机˙文赋:『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6.继承、接受。如:『世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赖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 - 卷四·火死 【文】 宋慈

    凡生前被火烧死者,其尸口鼻内有烟灰,两手脚皆拳缩。(缘其人未死前被火逼奔挣,口开气脉往来,故呼吸烟灰入口鼻内)若死后烧者,其人虽手足拳缩,口内即无烟灰。若不烧着两肘骨及膝骨,手脚亦不拳缩。若因老病失火烧死,其尸肉色焦黑或卷,两手拳曲,臂曲在胸前,两膝亦曲。口眼开,或咬齿及唇,或有脂膏黄色突出皮肉。若被人勒死抛掉在火内,头发焦黄,头面、浑身烧得焦黑,皮肉搐皱,并无浆HT皮去处,项下有被勒着处痕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