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虎韬·动静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傍,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

  • 追赠 zhuī zèng

    zhuīzèng

    1.死后赠官。后汉书˙卷十三˙公孙述传:『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以礼改葬之。』2.子孙上尊称于其父祖辈。此制始于周武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二˙崇奉褒册部˙追赠:『自武王克商,追王太王王季,故后代有追谥追尊之典,两汉逮今,人臣亦有追赠之制。』 【查看详细解释
  • 仕 shì

    shì

    1.做官、任职。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喻世明言˙卷七˙羊角哀舍命全交:『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2.视察。诗经˙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3.工作。通『事』。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亨˙传:『仕,事。』郑玄˙笺:『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姓。如元代有仕凤。1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阴书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知能识。”武王曰:“善哉!”…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五音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之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有应志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犬韬·武锋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虎韬·略地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

  • 息壤 xī rǎng

    rǎng

    1.平坦肥沃,能自生长而永不耗减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五˙息壤辩:『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亦称为『息土』。2.秦邑。战国时,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恐武王悔,与其于息壤盟约。后遂以息壤指信守盟约而不渝。 【查看详细解释
  • 桓 huán

    huán

    1.一种植物。玉篇˙木部:『桓,桓木,叶似柳,皮黄白色。』2.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桓,讲武类禡也。桓,武志也。』额禡,皆师祭也。指武王将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以颂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为『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绥,平定。娄,即屡,屡次。解 ,同『懈』。匪解,不懈怠。3.姓。如汉代有桓宽、桓谭。见『盘桓』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豹韬·突战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至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论将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

  • 拼音: hào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

    【基本释义】鄗hào〔鄗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柏乡县北。笔画数:12;部首:阝;笔顺编号:412512525152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犬韬·教战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武王曰:“善哉!”…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07章 三辩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程繁问于子墨于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

  • 大明 dà míng

    míng

    1.太阳。易经˙干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2.月亮。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3.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或以为美文王及武王之诗。首章二句为:『明明在下,赫赫在上。』题曰大明,以别于小雅明之小明也。4.南北朝宋孝武帝的年号。(公元457~464)5.五代后唐南诏肃恭帝的年号,年次不明。6.明朝人自称其朝代。如大明律﹑大明一统志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虎韬·垒虚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人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周武王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武王立重泉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举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谷二十倍。 〔评〕假设戍名,欲人惮役而竟收粟,倘亦权宜之术,而或谓圣王不应为术以愚民,固矣!至若《韩非子》谓,汤放桀欲自立,而恐人议其贪也,让于务光,又虞其受,使人谓光曰:“汤弑其君,而欲以恶名予子。”光因自投于河;文王资费仲周武王而游于纣之旁,令之间纣以乱其心,此则孟氏所谓“好事者为之”。非其例也。…

  • 三圣 sān shèng

    sānshèng

    三位圣人:(1)伏羲﹑文王﹑孔子。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人更三圣。』颜师古˙注引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 尧﹑舜﹑禹。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 文王﹑武王﹑周公。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序:『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颜师古˙注:『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 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赵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汉朝】 【文】 刘向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阴符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凡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武王曰:“善哉”…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