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波罗蜜 liù bō luó mì

    liùluó

    波罗蜜,译自胡语,义为度或到彼岸,指到没有烦恼、不再轮回的彼岸。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修行德目。修行者经由此六种修行德目,可至解脱的境界。唐˙贾膺福˙大云寺碑:『四无量心,普觉群有;六波罗密,广?菩提。』亦译作『六度』。 【查看详细解释
  • 劣 liè

    liè

    1.坏、不好。如:『劣等』、『劣势』、『优劣』、『土豪劣绅』。2.少。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臣闇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3.虚弱。三国˙魏˙曹植˙辩道论:『寿命长短,骨体强劣,各有人焉。』仅﹑恰好。宋书˙卷四十五˙刘怀慎传:『德愿善御车,尝立两柱,使其中劣通车轴,……打牛奔从柱间直过。』 【查看详细解释
  • 隋侯之珠 suí hóu zhī zhū

    suíhóuzhīzhū

    传说汉时隋侯见大蛇受伤,用药为其敷治,蛇伤愈后,由江中衔来大明珠,以报答隋侯恩情。见淮南子˙览冥。后泛指珍贵的物品或称誉人具有智慧﹑才能。如:『赵博士胸怀隋侯之珠,文采斐然,使人赞叹!』或作『灵蛇之珠』、『灵蛇珠』、『隋侯明月』、『隋侯珠』、『隋珠』、『随侯之珠』。 【查看详细解释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jīngshì,zhǎngzhì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查看详细解释
  • 拾人牙慧 shí rén yá huì

    shírénhuì

    牙慧,言谈间流露出的智慧。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比喻蹈袭他人的言论或主张。清˙袁枚˙寄奇方伯书:『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似]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反]独到之见、尽去陈言 【查看详细解释
  • 转依 zhuǎn yī

    zhuǎn

    佛教用语。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指阿赖耶识断除烦恼和所知障的种子,转换成涅盘和智慧的清净种子。因为阿赖耶识是一切烦恼和解脱的依据,所以转换阿赖耶识的性质谓之转依。唯识三十论颂:『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查看详细解释
  • 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广guǎng

    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指汇集众人的智慧,以获得更广更大的效益。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似]群策群力[反]独断专行、孤行己见、一意孤行 【查看详细解释
  • 屯蹶否塞 tún juě fǒu sāi

    túnjuěfǒusāi

    指颠连困厄。比喻生活非常艰苦。 【查看详细解释
  • 慧根 huì gēn

    huìgēn

    1.佛教以智慧对破除烦恼,引入圣道有促进作用,故称为『慧根』,为五根之一。后多指人对佛法信悟的潜力。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2.天生的才华。如:『他在数理方面慧根不错,可以好好栽堷。』 【查看详细解释
  • 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guàndǐng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查看详细解释
  • 心竞 xīn jìng

    xīnjìng

    1.以道德、智慧相胜。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2.暗中争胜。抱朴子˙外篇˙交际:『外无计数之诤,内遗心竞之累。』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识者腹非而不言,愚者心竞而是效。』 【查看详细解释
  • 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guàndǐng

    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奶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澈底醒悟。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是醍醐灌顶,甘露滋心。』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亦可比喻令人感到清凉舒适。 【查看详细解释
  • 四依 sì yī

    佛教用语。抉择佛法时四个依从的准则:一、依法不依人,谓依从真理,不依从人。二、依义不依语,谓依从义理,不依颠倒违犯义理的言说。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依从佛陀最圆满的真理,不可舍弃前者依从权宜性的教法。四、依智不依识,谓依从了悟真理的智慧,不依从凡夫的认知。大方广十轮经˙卷八:『依于四依,具四辩才。』或作『四依止』。 【查看详细解释
  • 先知 xiān zhī

    xiānzhī

    1.预先知道。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梁˙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诗:『水泉犹未动,庭树已先知。』2.知觉智慧比一般人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3.预言家。常指宗教上能传布神意以警觉世人的人。[似]先觉 预言家 【查看详细解释
  • 慧日 huì rì

    huì

    1.佛教用语。指佛的智慧有如太阳,普照世间。妙法莲花经˙卷七:『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2.唐代高僧。(公元680~748)俗姓辛,山东东莱人。曾游学南洋寻求梵本,历时十三年,回国后,曾受到唐玄宗的礼遇,颁给『慈愍三藏』的称号。慧日教法,主要以弘传净土为主,主张禅、教、律、净四者并修,世称为『慈愍派』。有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等传世。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霞 【唐朝】 【诗】 白居易

    君歌仙氏真,我歌慈氏真。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人。左命大迦叶,右召桓提因。千万化菩萨,百亿诸鬼神。上自非相顶,下及风水轮。胎卵湿化类,蠢蠢难具陈。弘愿在救拔,大悲忘辛勤。无论善不善,岂间冤与亲。抉开生盲眼,摆去烦恼尘。烛以智慧日,洒之甘露津。千界一时度,万法无与邻。借问晨霞子,何如朝玉宸。

  • 三明 sān míng

    sānmíng

    1.日、月、星。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三王,三明也;五霸,五岳也。』2.佛教谓佛和阿罗汉所拥有的三种神通:(1)悉知一切众生过去世的种种,称为『宿命明』。(2)悉知一切众生在未来世的生死状况,称为『天眼明』。(3)悟道、断除一切烦恼所得的智慧,由此达到解脱,称为『漏尽明』。大智度论˙卷二:『宿命、天 眼、漏尽名为三明。』或作『三达』。 【查看详细解释
  • 八大人觉 bā dà rén jué

    rénjué

    1.一种佛教修行者所用的忆念思惟法门,其忆念思惟的内容有八项。或称为『八大人念』、『八念』、『大人八念』。2.诸佛所觉知而能使众生证入涅盘的八种条件:一少欲、二知足、三乐寂静、四勤精进 、五守正念、六修禅定、七修智慧、八不戏论。大乘义章˙卷十三:『八大人觉,佛 是大人,诸佛大人觉知此法为涅盘因,名大人觉。』 【查看详细解释
  • 达赖喇嘛 dá lài lǎ mā

    lài

    西藏佛教格鲁派首席转世活佛的称号。为蒙古语DalaiLama的音译。十六世纪由蒙古阿勒坦汗赠予西藏高僧索南嘉措。达赖,音译为大海,比况其人之智慧深广;喇嘛,乃上师之意。达赖喇嘛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自第五世成为西藏政教领袖。现今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于公元一九五九年流亡印度,一九八九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查看详细解释
  • 佛教 fó jiào

    jiào

    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为释迦牟尼佛所创。主张生命是痛苦的,一切是无常的,只有息灭贪、瞋、痴,证得圆满智慧,才能得究竟解脱。佛教流传至今,主要的教学系统:一、南传佛教,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二、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及西藏佛教。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但主要以亚洲为主。2.佛、菩萨的教法。西游记˙第八回:『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似]释教 【查看详细解释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