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戒 shā jiè

    shājiè

    佛教用语。禁止杀伤一切众生的戒律,为五戒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毗尼日用 pí ní rì yòng

    yòng

    书名。明星祇着,一卷。内容除有大量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的偈咒外,还有出家﹑在家的戒律。 【查看详细解释
  • 法戒 fǎ jiè

    jiè

    1.法则及警戒。书经˙君奭『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句下孔安国˙传:『今汝长念,平至者,安治,反是者,灭亡,以为法戒。』2.道教徒所须遵守的戒律与戒条。 【查看详细解释
  • 波罗提木叉 bō luó tí mù chā

    luóchā

    凡内容罗列戒律项目的律典,皆称为『波罗提木叉』。为梵语16.的音译。印度在布萨日时,于僧众前读诵之,以使比丘自省或讨论是否犯戒,是否应忏悔。一般称为『戒本』。或译作『波罗提目叉』、『婆罗提木叉』、『般罗底木叉』。 【查看详细解释
  • 济颠 jì diān

    diān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远,台州(今浙江临海境内)人。初于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居净慈寺。传说已证得阿罗汉果,常以神通示化众人,救人苦难,人称他为『济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举止如痴似狂,故称为『济颠』。 【查看详细解释
  • 禁食 jìn shí

    jìnshí

    1.宗教上指于相当时期禁止进食。目的在去污染而净化身心。宗教家多奉为戒律之一。2.医学上的禁食,目的在使病人的胃肠道得以休息、减压和排空。 【查看详细解释
  • 羯磨 jié mó

    jié

    僧团依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务的各种活动。为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业』或『办事』。羯磨和业梵语虽同一字,但在汉译佛典中不只是音译和意译的差别,用法也不同。如:『忏悔羯磨』、『受戒羯磨』。 【查看详细解释
  • 老道 lǎo dào

    lǎodào

    1.修习道教经典、戒律、仪式,或修炼法术丹药的人。即道士。2.做事老练纯熟。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亦作『老到』。 【查看详细解释
  • 菩萨戒 pú sà jiè

    jiè

    修学大乘菩萨应受持的戒律。但有关菩萨戒的内容,诸经律论的说法,互有差别。流传中国的是梵网和地持瑜伽两种,其中以梵网为主流,中国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萨戒。或称为『大乘菩萨戒』﹑『大乘戒』。 【查看详细解释
  • 袈裟 jiā shā

    jiāshā

    出家人的法衣。梵语16.的音译。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染色,不可着正色衣服。因用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亦称为『福田衣』、『莲华衣』、『水田衣』、『无垢衣』。[似]法衣、僧衣 【查看详细解释
  • 长斋绣佛 cháng zhāi xiù fó

    chángzhāixiù

    终年吃斋礼佛。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清˙余怀˙板桥杂记˙卷中˙丽品:『后归吴,依良医郑保御,筑别馆以居,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 【查看详细解释
  • 开戒 kāi jiè

    kāijiè

    解除戒律。引申为对于已经戒绝的不良习惯重新再犯,或解除生活上的禁忌。如戒酒以后再喝;戒烟以后再抽。如:『同事们不断劝酒,让我招架不住,只好开戒了。』 【查看详细解释
  • 开素 kāi sù

    kāi

    解除吃素菜的戒律,开始食用荤腥之物。唐˙白居易˙戏赠梦得兼呈思黯诗:『月终斋满谁开素,须拟奇章置一筵。』亦作『开荤』、『开斋』。 【查看详细解释
  • 开斋 kāi zhāi

    kāizhāi

    1.解除吃素戒律,开始食用酒肉荤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几年也没闻见。趁今儿,我是要开斋了。』亦作『开荤』﹑『开素』。2.出家人破戒杀人。董西厢˙卷二:『心口自思念,戒刀举今日开斋。』 【查看详细解释
  • 律宗 lǜ zōng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可分成三系:一是道宣所传的南山宗。二是法砺所传的相部宗。三是怀素所传的东塔宗。后来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南山一系传承独盛,所以后来所谓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 【查看详细解释
  • 杀生 shā shēng

    shāshēng

    佛教用语。佛教五戒之一。后来道教亦承继这项戒律。凡是杀死有情识的生命,包括亲手去杀,教唆人去杀害,以及称赞杀生的行为均属之。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下:『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查看详细解释
  • 方济谷派 fāng jì gǔ pài

    fāngpài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中大的教派之一。其开创者是意大利人方济谷(Francesco)(公元1182~1226),以贞洁﹑顺从﹑无所有三者为根本戒律,持律务严,该派教士乞食自给,并以感化贫民愚夫为职志。因常编绳为带,称为『绳带僧』。又因穿灰色衣服,亦称为『灰衣僧』。或译作『方济各派』。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tvfh

    【基本释义】律lǜ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约束:律己。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姓。笔画数:9;部首:彳;笔顺编号:332511112
  • 拼音: jiā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lkpd

    【基本释义】迦jiā译音字,用于专名。笔画数:8;部首:辶;笔顺编号:53251454
  • 清规 qīng guī

    qīngguī

    1.禅宗寺院或道观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人留在禅林里,是必要坏了清规。』文明小史˙第七回:『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规,不敢乱走一步。』2.泛指供人遵循的规范。梁书˙卷十五˙谢朏传:『清规雅裁,兼擅其美。』唐˙杜甫˙偶题诗:『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