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rèn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putf

    【基本释义】衽rèn衣襟:“连衽成帷”。敛衽。衣袖。古代睡觉时用的席子:衽席。笔画数:9;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3121
  • 壮族 zhuàng zú

    zhuàng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广西省,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人口约一千五百四十八万。社会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组成,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牧业。传统住屋形式为『干栏』,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大都兼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见佛、道教的传布。在传统文献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记载,这三个字的读音都是『壮』,是壮族的另称。亦作『族』、『僮族』、『撞族』。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8画

    五笔:xgoa

    【基本释义】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彝鼎。彝尊。常理,法理:彝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彝伦。彝常。彝章。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川省:彝族。彝人。笔画数:18;部首:彑;笔顺编号:551431234554234132
  • 拼音: jiā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tlkf

    【基本释义】笳jiā〔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笔画数:11;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53251
  • 拼音: shē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wfil

    【基本释义】畲shē〔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浙江省。笔画数:12;部首:田;笔顺编号:341123425121
  • 少数民族 shǎo shù mín zú

    shǎoshùmín

    在多种族组成的国家中,若该种族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称为『少数民族』。 【查看详细解释
  • 民族精神 mín zú jīng shén

    mínjīngshén

    以民族固有的伦理道德为骨干,发挥独立自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结合全民族为一坚固的团体,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这力量便是民族精神。 【查看详细解释
  • 集选区 jí xuǎn qū

    xuǎn

    一种为平衡各种族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利益的选举方式。在由多数民族所组成的国家中,规定在特定选举区内的候选人,必须数人为一组参选,而其中必须有一人为少数民族。如新加坡选举国会议员即是用此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xiǎn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qtwi

    【基本释义】猃(獫)xiǎn〔猃狁〕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春秋时称“古书上指长嘴狗,猎犬的一种。戎”、“狄”,战国后称“匈奴”。笔画数:10;部首:犭;笔顺编号:3533414431
  • 拼音: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eedj

    【基本释义】貊mò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笔画数:13;部首:豸;笔顺编号:3443533132511
  • 回纥 huí hé

    huí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qtoy

    【基本释义】狄dí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古代最下级的官吏。有力的麋鹿。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姓。笔画数:7;部首:犭;笔顺编号:3534334
  • 满族 mǎn zú

    mǎn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九百八十余万。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其余散居河北、新疆、甘肃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除边远地区有少数人使用满语外,现普遍使用汉语。有满文,通用汉文。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城市居民多从事工业。传统形式的住屋多砌土炕。部分人信仰萨满教,祭祀祖先。 【查看详细解释
  • 满洲 mǎn zhōu

    mǎnzhōu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东北通古斯族系。发祥于东北九省,后改国号为清,入主中国,散居于东北各省﹑内蒙古﹑北平等处,人口当在二百万以上。除清代移防新疆满洲营后裔的满族﹑嫩江省龙江县少数满族,尚保存部分满洲旧俗营农耕生计外,其他各地的满族,几乎已完全汉化。2.指东北九省。为满洲族的发祥地。 【查看详细解释
  • 撒拉族 sā lā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先民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一带迁来,后来融合了藏、汉、回族而成今日民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甘肃省、新疆省一带。人口约八万七千。社会为父系社会,家庭主权一般掌握在男子手中。经济以农业为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察合台语支多兼通汉语,部分会藏语。文字使用汉字。信仰回教。 【查看详细解释
  • 白族 bái zú

    bái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一百六十万,主要分布于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散居于四川、贵州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人说属彝语支,有人说应单立白语支。大多通用汉语文。产大理石,故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制作十分精美。漆器亦颇负盛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多信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亦称为『民家』。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xiōng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qqbk

    【基本释义】匈xiōng〔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亦称“古同“胸”。胡”。笔画数:6;部首:勹;笔顺编号:353452
  • 以夷攻夷 yǐ yí gōng yí

    gōng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族 méng gǔ zú

    méng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等省,少数散居在河北、河南、宁夏等省。人口约四百零八万。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原有蒙文。大都兼通汉语,使用汉文。过去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现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居民则半牧半农或从事农业。传统住屋为蒙古包。简称为『蒙族』。 【查看详细解释
  • 苗族 miáo zú

    miáo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相传为三苗的后裔。人口七百余万。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广东等省。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有三种方言。部分地区使用侗语或瑶语。大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林业。其社会组织是小家庭,多为一夫一妻制。妇女擅长刺绣、蜡染,喜爱歌舞。过去信奉多神,崇拜祖先。现在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亦称为『苗民』﹑『苗人』。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