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姑熟杂咏·桓公井 【唐朝】 【诗】 李赤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独住僧 【唐朝】 【诗】 徐凝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思山居一十首·思乡园老人 【唐朝】 【诗】 李德裕

    常羡荜门翁,所思惟岁稔。遥知松月曙,尚在山窗寝。兰气入幽帘,禽言傍孤枕。晨兴步岩径,更酌寒泉饮。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招隐寺即戴颙旧宅 【唐朝】 【诗】 李涉

    两崖古树千般色,一井寒泉数丈冰。欲问前朝戴居士,野烟秋色是丘陵。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皋桥 【唐朝】 【诗】 李绅

    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嚣尘隐姓名。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故桥秋月无家照,古井寒泉见底清。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

  • 心长绠短 xīn cháng gěng duǎn

    xīnchánggěngduǎn

    比喻力不从心。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瀑布寺贞上人院 【唐朝】 【诗】 郑巢

    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李渎山居玉潭 【唐朝】 【诗】 张祜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发寒泉气静,神骇玉光沉。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别玉华仙侣 【唐朝】 【诗】 张祜

    绕舍烟霞为四邻,寒泉白石日相亲。尘机不尽住不得,珍重玉山山上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韩协律 【唐朝】 【诗】 朱庆馀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门闲多有投文客,身病长无买药钱。岭寺听猿频独宿,湖亭避宴动经年。亲知尽怪疏荣禄,的是将心暗学禅。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苏州虎丘寺僧院 【唐朝】 【诗】 许浑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荆溪夜雨花开疾,吴苑秋风月满频。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寄刘录事 【唐朝】 【诗】 喻凫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寻僧二首 【唐朝】 【诗】 赵嘏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酬从叔听夜泉见寄 【唐朝】 【诗】 项斯

    梦罢更开户,寒泉声隔云。共谁寻最远,独自坐偏闻。岩际和风滴,溪中泛月分。岂知当此夜,流念到江濆。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答问读书居 【唐朝】 【诗】 莫宣卿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山中道士 【唐朝】 【诗】 贾岛

    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惟一游清凉寺 【唐朝】 【诗】 贾岛

    去有巡台侣,荒溪众树分。瓶残秦地水,锡入晋山云。秋月离喧见,寒泉出定闻。人间临欲别,旬日雨纷纷。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 【唐朝】 【诗】 李频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晓井 【唐朝】 【诗】 李郢

    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天初放辘轳声。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 【唐朝】 【诗】 皮日休

    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骚人白芷伤心暗,狎客红筵夺眼明。两地有期皆好用,不须空把洗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