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豋 dēng

    dēng

    古代盛肉食的器具,亦作为礼器之用。唐˙高宗˙宗庙荐享别奠诏:『自今以后,宗庙荐享,爵及簠簋豋铏,各宜别彪』 【查看详细解释
  • 鲁颂 lǔ sòng

    sòng

    诗经三颂之一。四篇,是鲁国宗庙乐歌。鲁为分封周公的诸侯国,因周公有制周礼之功,周天子命其郊祭诸礼可仿王室规模。孔子编诗,沿用此例,将鲁宗庙乐歌与商、周二颂并陈。 【查看详细解释
  • 寝庙 qǐn miào

    qǐn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十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bēng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

    【基本释义】祊bēng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设祭于堂,为祊乎外。”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祝祭于祊。”中国春秋邑名,今山东省费县东南。祊fāng古通“方”,指四方之祭。笔画数:8;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4153
  • 拼音: liǎn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glpy

    【基本释义】琏(璉)liǎn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笔画数:11;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512454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pyqi

    【基本释义】祢(禰)mí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姓。笔画数:9;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35234
  • 国学名著《孝经》

    《孝经》 - 感应 【先秦】 【文】 孔丘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 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 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 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 不服。』」…

  • 社稷 shè jì

    shè

    本指土神和谷神。书经˙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祇肃。』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因社稷为帝王所祭拜,后用来泛称国家。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四出:『食人之禄,当分人之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查看详细解释
  • 石室 shí shì

    shíshì

    1.宗庙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左传˙庄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句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新唐书˙卷十三˙礼乐志三:『建石室于寝园以藏神主,至褅、祫之岁则祭之。』2.古代藏书的地方。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3.石洞。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传˙南蛮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4.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坚固。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5.石造的坟墓。宋书˙卷十五˙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miào

    部首:广

    笔画:8画

    五笔:ymd

    【基本释义】庙(廟)miào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庙。宗庙。太庙。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庙。岳庙。寺庙。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庙堂。笔画数:8;部首:广;笔顺编号:41325121
  • 定策 dìng cè

    dìng

    1.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2.策划、筹谋。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3.既定的政策。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十九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 祝嘏 zhù gǔ

    zhù

    1.古代称负责宗庙祭祀的执事。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孔颖达˙正义:『言祝嘏于时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孔子家语˙卷七˙礼运:『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2.祭祀时,祝祷的文辞。礼记˙礼运:『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3.本称贺天子寿为『祝嘏』。后泛指贺寿。清˙袁枚˙严道甫侍读五十寿序:『虽然有介寿之文,而无期颐昌炽寻常祝嘏之词,则自余始也。』[似]祝寿 【查看详细解释
  • 宗彝 zōng yí

    zōng

    1.宗庙用来祭祀的彝器。周礼˙秋官˙司约:『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2.一种长尾猴,状如猕猴,巢于树,性至孝。明˙许浩˙复斋日记:『贵州思南有山曰甑,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曝猴,巢于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先儒谓先王用以绘于者,取其孝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昭穆 zhāo mù

    zhāo

    1.宗庙的辈次排列。古代宗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以天子而言,太祖庙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五、七世居右,称为『穆』。见礼记˙王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hǔn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担忧:“舍不为暴,主不慁宾。”玷辱:“不慁君王,不累长上。”杂乱:“仲舒之对,……烦而不慁者,事理明也。”笔画数:14;部首:心;笔顺编号:25135333414544
  • 寝 qǐn

    qǐn

    1.睡觉、卧息。如:『小寝』。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2.躺卧。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3.停止。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汲黯在朝,淮南寝谋。』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今闻邓艾善能用兵,因此寝其事矣。』4.隐瞒。唐˙元稹˙莺莺传:『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1.像动物趴着的样子。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2.相貌丑陋。史记˙卷一○七˙武安侯传:『武安者,貌寝,生贵甚。』清˙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1.卧室、居室。如:『寝室』、『正寝』。左传˙昭公十八年:『子大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2.宗庙收蒋祖先衣冠的地方。亦泛指宗庙。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执爵于太寝 。』礼记˙月令:『寝庙毕备。』孔颖达˙正义:『寝,衣冠所藏之处。』3.古代帝王的坟墓。如:『陵寝』。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一·谊向触讳 【宋朝】 【文】 洪迈

    贾谊上疏文帝曰:“生为明帝,没为明神。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虽有愚幼不光之嗣,犹得蒙业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又云:“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此既于生时谈死事,至云:“传之老母”,则是言其当终于太后之前,又目其嗣为“愚幼不肖”,可谓指斥,而帝不以为过,谊不以为疑。刘向上书成帝谏王氏事曰:“王氏与刘氏,且不并立,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又云:“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此乃于国存时说亡语,而帝不以为过,向不以为疑,…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kcb

    【基本释义】邑yì城市,都城:城邑。都邑。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古同“悒”,愁闷不安。笔画数:7;部首:邑;笔顺编号:2515215
  • 拼音: wéi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ufnh

    【基本释义】闱(闈)wéi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后妃居处:宫闱。父母居室:庭闱。科举时代称试院:春闱。秋闱。闱墨(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笔画数:7;部首:门;笔顺编号:4251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