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遂自荐 máo suí zì jiàn

    máosuíjiàn

    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或作『毛遂自荐』。[似]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自我介绍﹑自我吹嘘[反]遁世逃名 【查看详细解释
  • 私相授受 sī xiāng shòu shòu

    xiāngshòushòu

    1.私底下秘密赠予及接受。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毛二胡子道:「既承老哥美意,只是这里边也要有一个人做个中见,……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2.凡公共物品,不依法律规定或经公众同意,而私自转移其管理权,称为『私相授受』。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虽然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然而内地非租界可比,华商同洋商,断不能私相授受。』[似]1.秘密交易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chā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

    【基本释义】臿chā同“锸”。笔画数:9;部首:臼;笔顺编号:312321511
  • 就是 jiù shì

    jiùshì

    1.表示确定语气的词。如:『这位就是新来的总经理。』2.用于句末,表示诉求或应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大郎道:「这个却不知道,叫他出来就是。」』3.表示同意。如:『就是,就是,你真是一语中的!』4.连词:(1) 表示假设。下半句常用『也』字相呼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今日为了父亲,就是杀身,也说不得,何惜其他!』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2) 表示转折,犹言不过、只是。如:『这孩子真不错,就是内向了一点。』[似]便是、即是 【查看详细解释
  • 不留 bù liú

    liú

    1.不停﹑不稽留。文选˙邹阳˙上书吴王:『高皇帝烧栈道,灌章邯,兵不留行。』李善˙注:『言攻之易,故不稽留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2.不留意﹑不重视。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文选˙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3.不保留、不剩余。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打破城池,老幼不留。』4.不挽留,同意别人离开。如:『既然你还有事,我就不留你吃饭了!』 【查看详细解释
  • 好说 hǎo shuō

    hǎoshuō

    1.客气话,用以表示对方所言过奖,或过谦之词。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薛婆看了,夸美不尽。……三巧儿道:「好说,我正要与你老人家请个实价。」』金瓶梅˙第三回:『妇人微笑道:「奴家自幼失学。」婆子道:「好说!好说!」』2.同意、好商量。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别的事都好说,林ㄚ头倒没有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作了难了。』3.好好的说。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正旦云)我至死也不随顺你。(刘员外云)好说好说罢!倒是我跪着你,再与你磕头。』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āi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yctd

    【基本释义】诶(誒)ēi叹词,表示招呼:诶,你快看!诶(誒)éi叹词,表示诧异:诶,你是干什么的!诶(誒)ěi叹词,表示不以为然:诶,他可不能这么干!诶(誒)èi叹词,表示应声或同意:诶,就这么办!诶(誒)xī叹词,表示可恶、失意而叹惜。强笑。笔画数:9;部首:讠;笔顺编号:455431134
  • 诺 nuò

    nuò

    答应﹑允许。如:『一呼百诺』。诗经˙鲁颂˙閟宫:『莫敢不诺。』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1.允诺的话。如:『一诺千金』、『轻诺寡信』。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期一诺重,欻使寸心倾。』2.古代批字或签字于文书后面,表示许可。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史˙卷四十三˙齐高帝诸子传下˙江夏王锋传:『五岁,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3.表示同意的应答声。如:『连连称诺』。论语˙阳货:『诺,吾将仕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zuò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bthf

    【基本释义】阼zuò大堂前东西的台阶:阼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践阼(皇帝即位)。即阼。笔画数:7;部首:阝;笔顺编号:5231211
  • 捷克共和国 jié kè gòng hé guó

    jiégòngguó

    国名。位于中欧,面积七万八千八百八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零三十万二千。首都为布拉格(Prague)。人民的信仰有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语言为捷克语。公元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与斯洛伐克人合建成捷克暨斯洛伐克共和国;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捷共夺取政权;一九六八年因实施改革,遭苏联等华沙公约集团军队入侵;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共党政府崩溃;一九九二年六月大选,捷克与斯洛伐克双方两大政党政策相左,经协商后,同意从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起各自独立。币制为Koruna。简称为『捷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毛”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毛」源出 ; 一﹕出自姬姓. 以国名为氏. 据所载, 西周初年,周文王庶子叔郑, 受封于毛国(在今陜西省岐县, 扶风一带), 世称毛公, 其后有毛氏. “毛公鼎” 即为此毛国遗物, 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二﹕亦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据所载, 周文王之子明受封于毛邑(在今河南省宜阳一带), 世称(伯明), 在周王室世代为卿士, 任司空. 其后亦为毛氏。 三﹕有代北之族, 世为酋长. 据《前秦彔》云:氏酋有毛氏。 家族名人 毛遂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平原君的食客,初无表现,秦兵围…

  • 得 dé

    1.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2.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3.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4.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5.快意、满足。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6.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7.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轩人得知。』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 【查看详细解释
  • 同 tóng

    tóng

    1.会合、聚集。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如:『会同』。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2.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3.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 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4.赞成。如:『赞同』、『同意』。一样的。如:『同爆、『相同』、『同工同酬』。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1.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契约。如:『合同』。3.姓。如唐代有同谷。又:ㄊㄨㄥ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duì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ukqb

    【基本释义】兑duì交换:兑换(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兑现。汇兑(两地通过信件或电报交换款项)。液体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一种东西搀到另一种东西里去:兑点热水。八卦之一,代表沼泽。直:“松柏斯兑”。兑ruì古同“锐”,尖锐。兑yuè古同“悦”,喜悦。笔画数:7;部首:丷;笔顺编号:4325135
  • 拼音: rá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qdou

    【基本释义】然rán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古同“燃”。笔画数:12;部首:灬;笔顺编号:354413444444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wgej

    【基本释义】俞yú文言叹词,表示允许:俞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姓。俞yù古同“愈”,更加。病愈。俞shù同“腧”。笔画数:9;部首:人;笔顺编号:341251122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道德 【唐朝】 【文】 赵蕤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人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危,疑也。言主上素有仁施于下,则士能致前赴敌,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之围,沉灶生蛙,而民无叛疑也。) 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厉士以见危授命之辞也),则士死之。是以含蓼问疾,越王霸于诸侯;吮疽恤士…

  • 拼音: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lfod

    【基本释义】默mò不说话,不出声:默认。默写。默许。默哀。默诵。默读。默悼。默契。沉默。默默无闻。笔画数:16;部首:黑;笔顺编号:2543121144441344
  • 赞 zàn

    zàn

    1.谒见。说文解字:『赞,见也。』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2.佐助﹑辅导。如:『赞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3.引导。国语˙周语上:『太史赞王,王敬从之。』4.推荐。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5.告诉﹑介绍。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6.同意。如:『赞同』。7.颂扬﹑称美。通『赞』。三国志˙卷十八˙魏书˙许褚传:『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我才赞你,你倒来捉弄我了。』8.参与。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文体名。以称述评论为主,分杂赞﹑哀赞﹑史赞三种。如夏侯湛有东方朔画赞﹑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纪:『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wěi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wyly

    【基本释义】伪(僞)wěi假,不真实:伪造。伪装。伪劣。伪证。伪善。虚伪。去伪存真。不合法的:伪政府。伪军。真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