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简 hàn jiǎn

    hànjiǎn

    1.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见『杀青』条。2.书名。宋朝郭忠恕所撰的字书,三卷。体例﹑分类完全依照说文解字。所征引古文七十一家。为后来谈古文者所依据。 【查看详细解释
  • 理路 lǐ lù

    1.道理、理论。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宋人必先命意,涉于理路,殊无思致。』老残游记˙第一回:『章伯一想,理路却也不错。』2.思想或文章的条理。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三˙时文诗古文:『时文虽无与诗、古文,然不解八股,即理路终不分明。』 【查看详细解释
  • 经史百家杂钞 jīng shǐ bǎi jiā zá chāo

    jīngshǐbǎijiāchāo

    书名。清曾国藩编,二十六卷。与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同为著名的古文选本。选材范围较广,杂取经史百家,分十一类。 【查看详细解释
  • 四体书 sì tǐ,tī shū

    ,

    1.晋代卫恒所作的四种书体。即草、章草、隶、散隶。见宣和书谱˙卷十三˙草书一˙卫恒:『作四体书,曰草、曰章草、曰隶、曰散隶。』2.古文、篆、隶、草四种字体。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四˙艺文类˙四体书:『古文,篆、隶、草。』3.俗称真、草、隶、篆为四体书。 【查看详细解释
  • 王先谦 wáng xiān qiān

    wángxiānqiān

    人名。(公元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清末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致仕,归掌书院,后加内阁学士衔。工古文词,治经重考证,继阮元之后,辑续皇清经解,又继姚鼐编续古文辞类纂。着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元”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元」源出 ; 一﹕以邑名为氏.据《韵会》所载,春秋年代,卫国有大夫元恒, 受封于元城(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其后有元恒氏元氏。 二﹕ 据《风俗通义》所载,战国时卫武之子公子元,食邑亦在元城,其后有元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拓跋氏所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北魏皇族本姓拓跋氏, 至孝文帝迁都洛阳进入中原后, 改为元氏.又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北魏代北复姓纥骨氏,是云氏,皆改为元氏。 家族名人 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金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系出元魏,…

  • 溯流穷源 sù liú qióng yuán

    liúqióngyuán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文 méng gǔ wén

    méngwén

    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所创制,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现行蒙古文有三十一个字母,包括七个元音字母(实际上只有用五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和二十四个辅音字母。大多数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的写法有所不同。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惠”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惠」源出: 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有君王名阆,于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支庶孙以其谥"惠"为氏。 家族名人 惠施 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着有《惠子》一篇。 惠士奇(公元1671-1741年) 字仲儒,清代江苏吴县人。家有红豆斋,人称红豆先生,官至侍读学士,继承其父惠周惕…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车”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车」源出: 一、以事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令可乘小车出入省中(朝廷),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以为"车"氏。车千秋之子为车顺,嗣侯爵。 二、为北方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鲜卑族代北复姓车非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单姓"车"氏。 三、又《世本》载,秦公族有子车氏,见于《诗经·黄鸟》篇。后简为车氏。 家族名人 车千秋 西汉人,本姓田。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为高寝郎…

  • 六体 liù tǐ

    liù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阴阳比韹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 于六体。』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十五˙翼奉传:『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 六体。』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 章,书幡信也。』亦称为『六书』。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六体书论:『臣 谨进怀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有行草,合成六体。』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孔颖达˙正义:『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亦称为『六书』。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nkuf

    【基本释义】壁bì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笔画数:16;部首:土;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121
  • 今文尚书 jīn wén shàng shū

    jīnwénshàngshū

    书名。汉初伏生所传,口授错以汉隶书写。二十九篇。古尚书因遭秦焚书而亡佚,而错以汉隶所写成的尚书,因有别于古尚书,故称为『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查看详细解释
  • 尚书 shàng shū

    shàngshū

    1.书经的别名。见『书经』条。2.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狱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查看详细解释
  • 库部 kù bù

    职官名。三国时魏之职官中的尚书有库部郎,历代因之,掌军器、仪仗及乘舆等事。唐˙杜佑˙通典˙卷二十三˙职官五˙尚书下˙兵部尚书:『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查看详细解释
  • 尚书省 shàng shū shěng

    shàngshūshěng

    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下统六部,分掌国政。明初设六部尚书,分为六署,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撤中书省,分其政于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因古时尚书省多位在宫阙的北面,故亦称为『北省』。 【查看详细解释
  • 礼闱 lǐ wéi

    wéi

    1.汉代尚书省位于建礼门内,近禁闱,故称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闱,朝夕旧馆。』李善˙注:『十州记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2.唐代以后指礼部,或礼部所举行的科举考试。唐˙杜甫˙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查看详细解释
  • 左丞 zuǒ chéng

    zuǒchéng

    职官名。秦置尚书丞,汉代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唐时于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的事务,右丞总领兵、刑、工三部事务。六朝沿之。元时将尚书省并入中书,设中书省左右丞,至明废之。清末各部置左右丞,位次侍郎。民国初年政事堂亦设左右丞,辅佐国务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文学部·字学 【文】 张岱

    (汇入群书文章)神农始为历日。文王始为经书。周公始为政书。黄帝受玄女始为《兵符》。吕望始为《韬略》。周公始为《四方志》。李悝次诸国律,始为《法经》。周公始为稗官。战国时始为小说。宋高宗始为词话。神农尝百药,始着方书。黄帝与岐伯问答。雷公受业,着《内外经》。巫妎占六岁以下小儿寿天,着《颅顖经》。汉甘公始为命书,唐举始为相书,郭璞始为风水书。景虑始口授,大月氏王使尹存浮屠经。蔡愔、秦景始奉使得天竺佛…

  • 伏胜 fú shèng

    shèng

    人名。字子贱,生卒年不详,汉初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欲求其治尚书,因年已九十余岁,年迈不能行,遂遣错往受,得伏胜口授尚书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或称为『伏生』。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