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衡 wén héng

    wénhéng

    品评文章,有如以称量物。用来借指评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唐˙裴皞˙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着盛名。』明˙王玉˙焚香记˙第十七出:『下官谬司抡选,叨添文衡,不得稍闲。』 【查看详细解释
  • 朱衣神 zhū yī shén

    zhūshén

    传说中的朱衣人。见『朱衣点头』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至于后世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不论好歹,只看点头。』 【查看详细解释
  • 礼部 lǐ bù

    古代官署。汉时为尚书的客曹,至北周始称为『礼部』。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礼部尚书为其长官。清以后改为典礼院。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亦称为『春台』、『春官』。 【查看详细解释
  • 科甲 kē jiá

    jiá

    汉唐取士,有甲乙等科,后世因称科举为『科甲』。而明清时亦称进士、举人出身为『科甲』。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几年窗下学班马,吾岂匏瓜,指望待一举登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不是科甲的人,不得当权。』 【查看详细解释
  • 秤斤注两 chēng jīn zhù liǎng

    chēngjīnzhùliǎng

    论斤计两,形容人气度狭窄,只注重小节。朱子语类˙卷一○九˙论取士:『那时士人所做文字极粗,更无委曲柔弱之态,所以亦养得气宇;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查看详细解释
  • 策问 cè wèn

    wèn

    1.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2.卜筮占问。汉˙袁康˙越绝书˙卷十四˙越绝德序外传记:『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 【查看详细解释
  • 策士 cè shì

    shì

    1.有计谋的人。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传˙太史公曰:『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2.对策取士之制。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策:『夫策士之制,始于汉文,错所对,蔚为举首。』 【查看详细解释
  • 策试 cè shì

    shì

    古代以对策取士之考试,称为『策试』。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廷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 【查看详细解释
  • 系族 xì zú

    一姓氏经世代相传形成的宗族。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似]宗族 【查看详细解释
  • 经元 jīng yuán

    jīngyuán

    旧时科举以五经取士,乡试的第一名到第五名一定要在五经里各取一名,故称乡试的前五名为『经元』。聊斋志异˙卷二˙陆判:『未几,科试冠军,秋闱果中经元。』亦称为『经魁』。 【查看详细解释
  • 举孝廉 jǔ xiào lián

    xiàolián

    汉朝的一种取士制度。指地方官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清廉方正的人出来做官。三国演义˙第一回:『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 【查看详细解释
  • 葄枕 zuò zhěn

    zuòzhěn

    形容人很勤学。新唐书˙卷一五○˙李揆传:『揆病取士不考实,徒露搜索禁所挟,而迂学陋生,葄枕图史,且不能自措于词。』 【查看详细解释
  • 记问 jì wèn

    wèn

    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难。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贡举 gòng jǔ

    gòng

    旧时拔举人才的方法。古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且民间又有乡举里选之制,二者皆是取士之法,后合『贡』『举』之名,称为『贡举』。 【查看详细解释
  • 蹑影追风 niè yǐng zhuī fēng

    nièyǐngzhuīfēng

    形容速度极快。梁书˙卷三十三˙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亦作『蹑景追飞』、『追风蹑影』。 【查看详细解释
  • 连捷 lián jié

    liánjié

    1.连胜。如:『我国棒球队参加世界杯锦标赛,一路连捷,荣获冠军。』2.旧时科举取士,如本年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称为『连捷』。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原来老兄是连捷,实在是才高得很了。』 【查看详细解释
  • 选人 xuǎn rén

    xuǎnrén

    唐代称候选的官员。旧唐书˙卷九十二˙韦安石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查看详细解释
  • 开科取士 kāi kē qǔ shì

    kāishì

    举办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如:『开科取士是我国自古以来选任人才的方法。』 【查看详细解释
  • 青羊观 qīng yáng guàn

    qīngyángguàn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的道观,旧名为青羊宫。明末张献忠诡设开科取士,集士子于青羊宫,然后全部杀死。当地有青羊桥。 【查看详细解释
  • 科目 kē mù

    1.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警世通言˙卷十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2.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