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 -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元朝】 【文】 施耐庵

    话说当下鲁提辖扭过身来看时,拖扯的不是别人,却是渭州酒楼上救了的金老。 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见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见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 鲁达道:“酒家不瞒你说,因为你事,就那日回到状元桥下,正迎着郑屠那厮,被酒家三拳打死了,因此上在逃。一到处撞了四五十日,不想来到这里。你缘何不回东京去,也来到这里?” 金老道:“恩人在上;自从得恩人救了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

  • 国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 -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明朝】 【文】 吴承恩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径下高山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 “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六·滦阳消夏录六(4) 【文】 纪昀

    戈东长前辈官翰林时,其太翁傅斋先生,市上买一惨绿袍,一日鐍户出,归失其钥,恐误遗于床上,隔窗视之,乃见此袍挺然如人立,闻惊呼声乃仆。众议焚之,刘啸谷前辈时同寓,曰:此必亡人衣,魂附之耳。鬼为陰气,见陽光则散。置烈日中反复曝数日,再置屋中,密觇之,不复为祟矣。又东长头早童,恒以假发续辫,将罢官时,假发忽舒展,蜿蜓如蛇掉尾,不久即归田。是亦亡人之发,感衰气而变幻也。德清徐编修开厚,亦壬戍前辈,初入馆…

  • 国学名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 书画 【宋朝】 【文】 沈括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黔游日记三 【明朝】 【文】 徐弘祖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门,由岐四向入山峡。南遵大路为定番州道。五里,折而南。又西南历坡阜,共五里,有村在路北山下,曰蓊楼,大树蒙密,小水南流。 从其西入山峡,两山密树深箐,与贵阳四面童山光秃无木的山迥异。 自入贵省,山皆童然无木,而贵阳尤甚。西北入峡三里,遂西上陟岭。一里,逾岭西下,半里,有泉出路旁土中,其冷彻骨,南下泻壑去。又西下半里,有涧自北峡来,横木桥于上,其水南流去,路西度之。复北上岭一里,逾脊西,有泉淙踪,随现随伏。西北行两山夹中,夹底平洼,犁而为田,而中不见水。又西北半里,抵西脊,脊东…

  • 国学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 - 卷十四 【魏晋】 【文】 郦道元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其水历山南径军都县界,又谓之军都关。《续汉书》曰:尚书卢植隐上谷军都山是也。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水流潜伏十许里也。 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湿余水故渎东径军都县故城南,…

  • 国学名著《小五义》

    《小五义》 - 第三十二回 【文】 佚名

    王爷府苦求释老将山谷中二女坠牢笼诗曰:害民蠹国几时休,致使人间日日愁。那得常能留侠义,斩他奸党佞臣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使侠义常留,岂肯容他在朝?可惜侠义不在,人无法以制之耳。后来宋朝有段故事,余细细述说一遍:宋史徽宗时,承祖宗累世太平,仓库钱粮充盈满溢。那时奸臣蔡京为相,只要保位固宠,乃倡为丰亨豫大之说,劝徽宗趁此太平,欢娱作乐。一日,大宴群臣,将所用的玉(王戋)、玉卮示辅臣说:“此器似…

  • 国学名著《花月痕》

    《花月痕》 - 第十三回 【文】 魏秀仁

    中奸计凌晨轻寄柬断情根午夜独吟诗话说荷生日来军务正忙,忽晤小岑,说原士规愉园请客,十分惊愕,说道:“那愉园平日不是他们走动的地方!”后来小岑说的千真万真,荷生总不相信,特特请了剑秋来。剑秋一见面,也怪采秋,说道:“愉园声价,从此顿落了!”荷生一肚皮烦恼,默默不语。剑秋随接道:“这其间总另有原故。他们那一班人素与采秋是没往来,只是这一天的事如今都传遍了,还能够说是谣言?”小岑道:“望伯很得意,说是…

  • 国学名著《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 - 第九十九回 【文】 吕熊

    嫦娥白日返瑶台师相黄冠归玉局建文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卯,月君拜送鬼母之后,鲍师问曰:“帝师心中尚有何事?”月君曰:“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矣,更有何事?求师指示。”鲍师曰:“大约劫数已完,王师不宜留此,自我发之,还须自我收之。吕军师前生修于玉局,今生隐在嵩阳,久任军机,已昧夙因。自我始之,还须自我终之,不可不指点其归路。”曼师道:“还有哩,自我借之,还须自我还之,剎魔主之二百万金,要赖了他走哩!”鲍师…

  • 国学名著《小五义》

    《小五义》 - 第三十七回 【文】 佚名

    承运殿大醉因贪酒五云轩梦里受毒香且说智爷讨了这个巡山差使,亚都鬼闻华约会了黄寿、于义、王京、谢宽,俱在小飞云崖口相会,大家议论此事:“这巡山差使非寻常可比,寨主派了别人,倘有一点舛错,可着君山玉石皆焚,万万生灵涂炭。不若咱们大家破着性命见大寨主荐言,就提这个差使给不得别人。”于义说:“不行,你们曾记得‘令出山摇动,严法鬼神惊’?倘若不行,大家死倒不怕,闹一个没面目。又没有拿住他犯款的大病。”闻华…

  • 国学名著《小五义》

    《小五义》 - 第九十三回 【文】 佚名

    夹峰山施俊被掠小酒馆锦笺求情诗曰:到处为人抱不平,方知三侠是英雄。数杯薄酒堪消渴,山望夹峰足暂停。且说众位离了清净禅林,晓行夜住。那日正走之间,见前面黑巍巍、高耸耸、密森森、叠翠翠一带高山阻路。北侠问道:“二位贤弟,这不知是什么山?”丁二爷说:“别是夹峰山罢?”北侠说:“能这么快就到了夹峰山?他们说到夹峰山,就离武昌府不远了。”忽然打那边树林中出来了一位樵夫,挑了一担柴薪,头戴草纶巾,高挽发髻…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二十八回 凿通二气无寒暑 陷入阴阳有死生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闲从万化想天工,玄奥深微不可穷, 顽石无端能出火,虚空何事忽生风, 大奇日月来还去,最妙冬春始复终, 谁赞谁参都是谎,阴阳二气有全功。 话说小行者为上善国王打死野狐,迎回太后,方辨明了唐长老不白之冤,倒换关文,辞了国王、太后,依旧西行。唐长老在马上欢喜道:“这一场是非,我虽受些苦楚,却喜迎回太后,成此大功,倒结了莫大的善缘。履真呀,实实亏你有此辨才。”小行者笑道:“什么辨才!不过他以假佛弄太后,我即以假佛弄他,儒者谓之出乎尔者反平尔,佛家谓之自作自受耳。”大家说说笑笑,又走了许多程途。……

  • 国学名著《花月痕》

    《花月痕》 - 第九回 【文】 魏秀仁

    甹夆水阁太史解围邂逅寓斋校书感遇话说秋痕那日从柳溪回家,感激荷生一番赏识,又忿恨苟才那般糟蹋,想道:“这总是我前生作孽,没爹没妈,落在火坑,以致赏识的也是徒然,糟蹋的倍觉容易!”就酸酸楚楚的哭了一夜。嗣后,荷生重订的《芳谱》喧传远近,便车马盈门,歌采缠头,顿增数倍。奈秋痕终是顾影自怜,甚至一屋子人酒酣烛池,哗笑杂沓,他忽然淌下泪来;或好好的唱曲,突然咽住娇喉,向隅拭泪。问他有甚心事,他又不肯向人…

  • 国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 -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明朝】 【文】 吴承恩

    且不言唐长老困苦,却说那三个魔头齐心竭力,与大圣兄弟三人,在城东半山内努力争持。这一场,正是那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好杀: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六恶六根缘六欲,六门六道赌输赢。三十六宫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这一个金箍棒,千般解数;那一个方天戟,百样峥嵘。八戒钉钯凶更猛,二怪长枪俊又能。小沙僧宝杖非凡,有心打死; 老魔头钢刀快利,举手无情。这三个是护卫真僧无敌将,那三个是乱法欺君泼野精。起初犹可,向后弥凶。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一时间吐雾喷云天地暗,哮哮吼吼只闻声。 他六……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 【宋朝】 【文】 李昉

    山 玉笥山 大翮山 山精 石鸡山 新丰山 庆山 瓮峰 夸父山 插灶 河山石斛 终南乳洞 古铁锁 崖山 圣钟山 嵩梁山 石鼓山 射的山 怪山 鸣铙山 赣台 上霄峰 麦积山 斗山观 大竹路溪 溪毒山玉笥山汉武帝好仙,于玉笥山顶上,置降真坛大还丹灶。道士昼夜祈祷,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坛侧,飘风大震,卷玉笥而去。因此则为玉笥山焉。(出《玉笥山录》) 汉武帝好仙,在玉笥山顶上设置了降真坛大还丹灶。道士昼夜不停地祈祷,上天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就降下一个白玉笥放在坛上。汉武帝派人去……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宋朝】 【文】 李昉

    王申子 韩? 许敬张闲 太原小儿 李师古 孟不疑 戴? 杜? 郑? 河北军将 宫山僧王申子贞观(明抄本“观”作“无”)中,望苑驿西有民王申,手(“手”原作“子”,据明抄本改。)植榆于路旁,成林,构茅屋。夏月,常馈浆于行人,官客即延憩具茗。有儿年十三,每令伺客。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年甚少,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南十余里,夫死无儿,今服?矣。将适马嵬访亲情,丐衣食。语言明晤,举止可爱。王申乃留食,谓曰:“今日已暮,可宿此,达明去也。”女亦欣然从之,其妻内之后堂,呼为妹,倩裁衣数……

  • 国学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 - 卷一 【魏晋】 【文】 郦道元

    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案《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又案《穆天子传》:天子自昆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纤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纤西至河首四千里,合七千四百里。《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楚游日记十二 【明朝】 【文】 徐弘祖

    四月初一日 五鼓,雨大作,平明冒雨行。即从路亭岐而东北,随萧韶溪西岸行。三里,西望掩口东两山峡,已出其下平畴矣。于是东山渐豁,溪转而东,路亦随之。又五里,溪两旁石盘错如斗,水奔束其中,隘处如门,即架木其上以渡。既渡,循溪南岸行,又二里而抵下观。巨室鳞次,大聚落也。大姓李氏居之。自路亭来,名五里,实十里而遥,雨深泥泞,俱行田畦小径间,乃市酒于肆而行。下观之西,有溪自南绕下观而东,有石梁锁其下流,水由桥下出,东与箫韶水合。其西一溪,又自应龙桥来会,三水合而胜舟,〔北可二十里至宁远。〕过下观,始与萧韶…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游嵩山日记 【明朝】 【文】 徐弘祖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山下深涧交叠,涸hé干枯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

  • 国学名著《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明朝】 【文】 凌濛初

    诗云: 参成世界总游魂,错认讹闻各有因。 最是天公施巧处,眼花历乱使人浑。 话说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机最巧。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人一个眼花错认了,明白是无端的,后边照应将来,自有一段缘故在内,真是人所不测。唐朝牛僧孺任伊阙县尉时,有东洛客张生应进士举,携文往谒。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远,傍着一株大树下且歇。少顷雨定,月色微明,就解鞍放马,与僮仆宿于路侧。因倦已甚,一齐昏睡。良久,张生朦胧觉来,见一物长数丈,形如夜叉,正在那里吃那匹马。张生惊得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