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募化 mù huà

    huà

    僧尼等求人布施财物。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缘簿,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或称为『化缘』﹑『求化』。 【查看详细解释
  • 化斋 huà zhāi

    huàzhāi

    出家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钱粮。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这里就是金安寿家,我去与他添寿化斋。』西游记˙第十二回:『朕又有一个紫金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 【查看详细解释
  • 三武一宗之祸 sān wǔ yī zōng zhī huò

    sānzōngzhīhuò

    三武,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与唐武宗。一宗,指后周世宗。四人都下令禁佛,强令僧尼还俗,破坏佛寺、佛经。史称此仇教事件为『三武一宗之祸』。 【查看详细解释
  • 井田 jǐng tián

    jǐng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2.泛指田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坏色衣 huài sè yī

    huài

    袈裟。僧尼避用红、黄、青、白、黑五种正色,因此僧衣以其他杂色染成,故称为『坏色衣』。 【查看详细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kāifāng便biànzhīmén

    比喻给人方便。孤本元明杂剧˙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爹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是好快乐也沉』通俗常言疏证˙人事˙大开方便之门引病玉缘剧:『咱们既已发明此种奇方,索性大开方便之门,可将从前病院,改创医局,岂不甚好。』 【查看详细解释
  • 女冠 nǚ guān

    guān

    在道教门中修道的女道士。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前。』唐˙元结˙登九嶷第二诗:『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冠。』或作『女官』﹑『女黄冠』。 【查看详细解释
  • 奸污 jiān wū

    jiān

    以强迫或欺骗手段和人发生性行为。唐˙李商隐˙杂纂˙卷上˙恶不久:『赃滥官打骂公人,奸污僧尼骂行童。』亦作『奸污』。 【查看详细解释
  • 安居 ān jū

    ān

    1.家居无事。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2.佛教用语。佛教规定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外出,应在寺内坐禅修学,称为『安居』。见『结夏安居』条。[反]1.流浪 【查看详细解释
  • 寂 jì

    1.静。唐˙常建˙破山寺后禅院诗:『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元˙张可久˙一枝花˙长天落彩霞套˙梁州曲:『万籁寂,四山静。』2.冷清、孤单。如:『孤寂』、『寂寥』、『寂寞』。佛教称僧尼死亡为『寂』。如:『圆寂』。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偃 身而寂。』 【查看详细解释
  • 尼 ní

    1.本是梵语阴性语尾。如比丘尼、沙弥尼。汉语用来泛称出家女众。如:『僧尼』、『削发为尼』。聊斋志异˙卷五˙武布『纔一交手,尼便呵止。』2.姓。如明代有尼养德。 【查看详细解释
  • 尼坛 ní tán

    tán

    专为比丘尼授三坛大戒的戒场。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道士科教部˙尼坛:『受戒初本僧尼同坛,宋朝太祖不许尼往僧中,自是始别为坛。』 【查看详细解释
  • 几众 jǐ zhòng

    zhòng

    众,出家人的量词。几众指几名僧尼。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防御请了几众僧人,在金奴家做了一昼夜道场。』 【查看详细解释
  • 庵 ān

    ān

    1.圆顶的草舍。集韵˙平声˙覃韵:『庵,圜屋曰庵。』如:『草庵』、『茅庵』。2.僧尼礼佛的小寺庙。如:『尼姑庵』。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 【查看详细解释
  • 庵主 ān zhǔ

    ānzhǔ

    1.尼寺的住持。2.僧尼寺主的通称。 【查看详细解释
  • 惹草沾风 rě cǎo zhān fēng

    cǎozhānfēng

    比喻勾搭异性,到处留情。孤本元明杂剧˙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亦作『拈花惹草』。 【查看详细解释
  • 愚夫愚妇 yú fū yú fù

    普通的老百姓。泛称无知的男女。书经˙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镜花缘˙第十二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似]无知男女 【查看详细解释
  • 忏七 chàn qī

    chàn

    人死后七日,请僧尼诵经,称为『忏七』。 【查看详细解释
  • 打坐 dǎ zuò

    zuò

    僧尼、道士盘腿静坐,使心入定,称为『打坐』。西游记˙第九回:『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浦郎在这边厢读书,老和尚在那边打坐,每晚要到三更天。』亦称为『打禅』。 【查看详细解释
  • 打禅 dǎ chán

    chán

    僧尼、道士盘腿静坐,使心入定,是修习禅定的工夫。亦称为『打坐』。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