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辨奸论 【宋朝】 【文】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

  • 国学名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 为政篇·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文】 曾国藩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亲在省所发;内有叔父及欧阳牧云公臻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感冒致恙,不药而愈,可胜欣幸!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身上稍有寒热,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各领斟酌用之,若微觉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强对,和入丸药内服最好,然此时家中,想已无多,不足可供明年一单丸药之用否?若其不足须写信来京,以便觅便寄回。四第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然大器晚成…

  • 三关 sān guān

    sānguān

    1.三个关隘的合称:(1)平靖关、武阳关(即武胜关)、黄岘关,为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县)之三关。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2) 上党、壶口、石陉,为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地)之三关。后汉书˙卷二十八上˙冯衍传:『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章怀太子˙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3) 阳平关、江关、白水关,为蜀之三关。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此为三关。』(4) 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县)、瓦桥(今河北省雄县)、草桥(今河北省高阳县)为三关,关北属辽。(5) 明时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6) 雁门、宁武、偏头,为山西乙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qián

    部首:

    笔画:21画

    五笔:

    【基本释义】灊qián古河名,即潜水,在今中国四川省。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笔画数:2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53515351251254312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

    【基本释义】郚wú古邑名。在今中国山东省安丘县西南。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5125152
  • 拼音: hǎo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fobh

    【基本释义】郝hǎo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姓。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1323452
  • 拼音: qiāo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鄡qiāo中国东汉县名,在今河北省束鹿(今辛集市)东南。〔鄡阳〕中国汉代县名,在今江西省都昌县东南。姓。笔画数:13;部首:阝;笔顺编号:3251115123452
  • 三巴 sān bā

    sān

    古时巴郡(今四川省巴县以东至忠县)、巴东(今云阳、奉节等县)、巴西(今阆中县地)的合称。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荆 sān jīng

    sānjīng

    1.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查看详细解释
  • 江夏 jiāng xià

    jiāngxià

    1.湖北省武昌县的旧名。2.郡名。西汉高祖六年设置,辖境约今湖北、河南等地。汉、晋、刘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内,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阳县地。 【查看详细解释
  • 颍川 yǐng chuān

    yǐngchuān

    郡名。秦朝设置,汉、晋均沿置,辖境约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汉治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县治;晋移治许昌,为今河南省许昌县东北。唐废郡,改曰许州。 【查看详细解释
  • 益州 yì zhōu

    zhōu

    地名:(1)汉置州,即今四川省等地,北周时废。(2)汉置郡,治滇池,在今四川省晋宁县东,蜀汉改为建宁郡。(3)晋置郡,治建信县,在今云南省昆明县西北。 【查看详细解释
  • 并州 bīng zhōu

    bīngzhōu

    地名。古十二州之一。虞舜以今河北省的旧正定﹑保定及山西的旧太原﹑大同等府为并州,周制同虞。汉以今山西省及陕西的旧延安﹑榆林等府地为并州,北朝至唐则专以今山西省旧太原府为并州。 【查看详细解释
  • 王之涣 wáng zhī huàn

    wángzhīhuàn

    人名。(公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其高祖时迁至绛郡(今山西新绛)。曾任衡水主簿。工诗文,闻名一时,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为诗情致畅雅,得齐梁之风,每有所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其诗文今多散佚,仅有绝句数首传世。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曾”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

  • 夏朝 xià cháo

    xiàcháo

    朝代名。(公元前2205~176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禹受舜之禅让所建立。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斟鄩(今登封县西北)、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等地。传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后有少康中兴,传至夏桀,暴虐无道,为商汤所逐,夏亡。亦称为『夏后氏』。 【查看详细解释
  • 盂 yú

    1.盛食物或浆汤的容器。如:『水盂』﹑『钵盂』。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2.(1) 春秋时卫地,约在今河北省濮阳县东南。(2) 春秋时宋地,约在今河南省睢县。(3) 春秋时晋地,约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 易本命第八十一 【文】 戴德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

  • 拼音: sòng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psu

    【基本释义】宋sò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中国朝代名:南宋。宋代。宋词。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姓。笔画数:7;部首:宀;笔顺编号:4451234
  • 邓 dèng

    dèng

    1.国名。曼姓。周时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邓县,后为楚所灭。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2.(1)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一带。左传˙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杜预˙注:『邓,鲁地。』(2) 春秋时蔡地,约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3) 战国时魏邑,约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史记˙卷五˙秦本纪:『(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并六国时魏邑也。』3.姓。如三国时魏国有邓艾,清代有邓廷桢。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