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司马法》

    《司马法》 - 用众 【先秦】 【文】 司马穰苴

    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众以合寡,则远裹而阙之;若分而迭击,寡以待众;若众疑之,则自用之。擅利则释旗,迎而反之。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 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兼舍环龟。 凡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待则循而勿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 凡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因其不避,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 国学名著《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 崇龟认刀 【宋朝】 【文】 桂万荣

    唐刘崇龟镇南海,有富商子泊船江边,有岸上高门家一妙姬,殊不避人,少年挑之,曰:昏黄当到宅。亦无难色。是夕果启扉待之,少年未至,有盗入欲行窃,姬不知,即就之。盗谓见执,以刀刺之,遗刀而逃。少年后至,践其血仆地,扪之见死者,急出解维而去。明日其家随血迹至江岸,岸主人云:夜有某客船径发去。官差人追到,拷掠备至,具实吐之,惟不招杀人。以刀视之,乃屠家物。府主下令曰:某日演武,合境庖丁集球场宰杀。既集,复…

  • 鼎 dǐng

    dǐng

    1.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2.古代传国的宝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重器。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 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3.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台鼎』、『鼎辅』。4.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战国˙燕˙燕丹˙与傅曲武书:『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 求之不可得。』5.福建方言。指锅子。如称厨房为『鼎间』,称锅盖为『鼎盖』。6.二一四部首之一。1.鼎有三足,引申为三方并立。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晋书˙卷八十七˙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唐朝】 【诗】 赵嘏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不知贵拥旌旗后,犹暇怜诗爱酒无。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日暮江边一小儒,空怜未有白髭须。马融已贵诸生老,犹自容窥绛帐无。一种吟诗号孔徒,沧江有客独疏愚。初筵尽辟知名士,许到风前月下无。望断南云日已晡,便应凭梦过重湖。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早游门馆一樵夫,

  • 国学名著《贾谊新书》

    《贾谊新书》 - 卷八·劝学 【文】 贾谊

    谓门人学者:舜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启耳目,载心意,从立移徙,与我同性,而舜独有贤圣之名,明君子之实,而我曾无邻里之闻,宽徇之智者,独何与?然则舜僶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耳。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尝试傅白黛黑,榆铗陂,杂芷若,虻虱视,益口笑,佳态佻志,从容为说焉,则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养心,而巅一视之。今以二三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过之有掩鼻之容也。昔者南荣跦丑圣道之忘…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江乙说于安陵君 【汉朝】 【文】 刘向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 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 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 于是,楚王游…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哥舒翰 李光弼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唐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差都兵马使张擢上都奏事,逗留不返,纳贿交结杨国忠。翰适入朝,擢惧,求国忠除擢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敕下,就第谒翰,翰命部下摔于庭,数其罪,杖杀之,然后奏闻。帝下诏褒奖,仍赐擢尸,更令翰决尸一百。(边批:圣主。) 太原节度王承业,军政不修,诏御史崔众交兵于河东。众侮易承业,或裹甲持枪突入承业厅事,玩谑之。李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交众兵于光弼,众以麾下来,光弼出迎,旌旗相接而不避。光弼怒其无礼,又不即交兵,令收系之。顷中使至,除众御史中丞,怀其敕,问众所在。光弼曰…

  • 格 gé

    1.长枝条。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淆,枝格相交。』2.方形的空框或用线条组成的四方形。如:『窗格』、『方格』。3.架子的分层。如:『这期的杂志,就放在书架的第三格。』4.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如:『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5.标准、法式。如:『资格』、『规格』、『合格』、『破格』。6.人品、气量、风度、情操的泛称。如:『人格』、『品格』。宋˙苏轼˙答陈履常 二首之二:『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难继也。』7.修辞的方法称为『格』。如:『譬喻格』、『夸张格』。8.姓。如汉代有格班,隋代有格处仁。1.匡正、改正。书经˙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孟子˙离娄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2.史记˙卷七十˙张仪传:『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3.阻碍、阻止。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4.打斗、击婆如:『格斗』、『格您。三国志˙卷十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5.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6.至、来。书经˙尧典:『本蹳四表,格于上下。』宋˙苏轼˙贺时宰启:『欢声格于九天,乖气消于万汇。』7.感通。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乐志叙:『先王作乐崇德,以格神人。』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zhì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sabh

    【基本释义】栉(櫛)zhì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栉比。梳头:栉发。栉沐(“沐”,洗脸)。剔除:“栉垢爬痒”。笔画数:9;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252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唐朝】 【诗】 吴融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掩灯容燕宿,开镜待鸡晨。去懒都忘旧,来多未厌新。每逢忧是梦,长忆故延真。杏小双圆压,山浓两点嚬。瘦难胜宝带,轻欲驭飙轮。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月明无睡夜,花落断肠春。解舞何须楚,能筝可在秦。怯探同海底,稀遇极天津。绿柰攀宫艳,青梅弄岭珍。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厌胜还随俗,无疑不避人。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凤笙追北里,鹤驭访南真。有恨都无语,非愁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张孟谈既固赵宗 【汉朝】 【文】 刘向

    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恨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一·汉封禅记 【宋朝】 【文】 洪迈

    应劭《汉官仪》载马第伯《封禅仪记》,正纪建武东封事,每称天子为国家,其叙山势峭翬、登陟劳困之状极工,予喜诵之。其略云:“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其道旁山胁,仰视岸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

  • 国学名著《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 儒行解 【汉朝】 【文】 佚名

    孔子在衛,冉求言於季孫曰:「國有聖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衛,衛將用之.己有才而以資鄰國,難以言智也,請以重幣迎之.季孫以告哀公,公從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館焉.公自阼階,孔子賓階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以鄉,丘未知其為儒服也.」公曰:「敢問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則不能終其物,悉數之則留僕未可以對.」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独孤彦 【文】 张读

    建中末,有独孤彦者,尝客于淮泗间。会天大风,舟不得进,因泊于岸。一夕,步月登陆,至一佛寺中,寺僧悉赴里民会去,彦步绕于庭。俄有二丈夫来。一人身甚长,衣黑衣,称姓甲,名侵讦,第五;一人身广而短,衣青衣,称姓曾名元。与彦揖而语。其吐论玄微,出于人表。彦素耽奇奥,常与方外士议语,且有年矣。至于玄门释氏,靡不穷其指归。乃遇二人,则自以为不能加也。窃奇之,且将师焉。因再拜请曰:“某好奇者,今日幸遇先生,原…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向”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2、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3、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ì),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向,成为向氏。 家族名人 向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原为扶风(今陕西凤翔)僧人,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

  • 遗 yí

    1.亡失、丢掉。韩非子˙难二:『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唐˙崔国辅˙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2.脱漏。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宋˙赵汝鐩˙翁媪叹诗:『愁死未死此何时,县道赋不遗毫厘。』3.舍弃。易经˙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孔颖达˙正义:『遗,弃也。』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司马贞˙索隐:『遗,弃也。谓弃子纠而事小白也。』4.忘记。孝经˙孝治章:『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斗变者,生于相陵;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而遗敬让。』5.留下。如:『不遗余力』、『遗臭万年』。史记˙卷十˙孝文本纪:『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唐˙杜甫˙哭严仆射归榇诗:『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6.离开。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王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文选˙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7.排泄。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又尝于阁省裸袒酣饮,及醉小遗,下沾令史,为南司所弹,几卿亦不介意。』8.剩余。如:『暴露无遗』。亡失的东西。如:『路不拾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捕阙,招贤进能,显岩尼士。』留下的、剩余未尽的。如:『遗言』、『遗产』。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又:ㄨㄟ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hì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嗜shì喜欢,爱好:嗜学。嗜酒。嗜好(h刼 )。嗜欲。嗜痂之癖(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笔画数:13;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213352511
  • 夷 yí

    1.我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夷』。如:『徐夷』﹑『淮夷』。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2.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如:『蛮夷戎狄』。3.同辈。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4.锄草﹑平土的农具。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槌˙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5.创伤。通『痍』。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6.平易﹑平安。如:『化险为夷』。7.通『彝』。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8.姓。如周代有夷诡诸。1.铲平、使平坦。如:『夷为平地』。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国语˙晋语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2.诛除﹑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3.铲草﹑割草。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笔,夏日至而夷之。』4.陈放﹑安置。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夷于堂,降拜。』5.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孔颖 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1.平坦。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 :『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2.愉悦。通『怡』。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3.傲慢无礼。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远, 庸众而野。』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商君书》

    《商君书》 - 君臣 【先秦】 【文】 商鞅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

  • 国学名著《东游记》

    《东游记》 - 第三十三回 【文】 吴元泰

    洞宾私遣椿精却说洞宾见钟离已去,自思师父今日之言,似觉太过,谓众仙以嗜酒悦色目我,是以我为无道行也。师父谓推之气数,龙祖必胜,是自逞其先见之明也。我今不若私降凡间,扶得萧后,以败宋兵,一见气数不足为凭,二见酒色不足为累,三则杜师父之口于无言,绝众仙之笑于不争乎。既而又思曰:“众仙可以出气,师弟终难拂情。近见碧罗山下有万年椿,今已成精。不若使人遣之,脱身降世,先助萧后进兵,我却于暗中调度阵法。事成…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