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觉 yuán jué

    yuánjué

    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韹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盘。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译作独觉才正确。中观论疏˙卷一末:『问:「小乘有声闻、缘觉二人……缘觉不禀教,声闻禀教。」』 【查看详细解释
  • 照管 zhào guǎn

    zhàoguǎn

    1.照料管理。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小师父引着他自去吃东西顽耍去了,那里还来照管?』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如今因看重我,纔叫我照管家务。』2.小心防范。宋˙杨万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种义又是粗直之人,说话奴照管,早被一个禁子听见。』3.包管,表示肯定的意思。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汝可会事,归降秦始皇帝,主官还不从,照管生擒。』[似]1.照拂、照料、照顾、照看、照应 【查看详细解释
  • 失节 shī jié

    shījié

    1.丧失节操,不能以义自守。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但吾家世忠孝,誓于此生靡敢失节。』2.妇女失去贞节。二程全书˙遗书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3.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4.违背礼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反]1.2.守节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汉朝】 【文】 刘向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 掩 yǎn

    yǎn

    1.遮蔽。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2.关闭。如:『虚掩房门』。南史˙卷二十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3.停止。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十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4.袭击﹑偷袭。史记˙卷九十˙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十˙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众溃。』 【查看详细解释
  • 当日 dāng rì

    dāng

    1.往日、从前。宋.陆游.古筑城曲:『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原来郡王当日尝对崔宁许道:「待秀秀满日,把来嫁与你。」』2.即日。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向例官员五月里是不接印的,万帅却不讲究禁忌,当日便去拜见前任抚台,定了次日接印。』3.值日。国语˙晋语九:『简子曰:「何为不告?」对曰:「君行臣不从,不顺。主将适蝼而麓不闻,臣敢烦当日。」』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只见一个当日的酒保,便向俞良唱个喏:「覆解元,不知要打多少酒?」』[反]1.2.他日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 韩馥 【文】 司马彪

    馥遣都督从事赵浮、程奂将强弩万张屯河阳。浮等闻馥欲以冀州与绍,自孟津驰东下。时绍尚在朝歌清水口,浮等从后来,船数百艘,众万余人,整兵鼓夜过绍营,绍甚恶之。浮等到,谓馥曰:“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虽有张杨于浮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小从事等请自以见兵拒之,旬日之间,必上崩瓦解。明将军但当开阖高枕,何忧何惧。”馥不从,乃避位,出居赵忠故舍。遣子赍冀州印绶于黎阳与绍。五厕因以书刀自杀。

  • 行止 xíng zhǐ

    xíngzhǐ

    1.前进和停止。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2.举动、态度。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闰,可象可效。』红楼梦˙第六十回:『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3.往来的踪迹。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4.做主、做决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还要去贾廉访宅上,问问我家小姐与姐夫贾衙内才好行止。』5.住址。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店家为官司行下缉捉奸细,不许停留无行止单身之人。』[似]去处 【查看详细解释
  • 令 lìng

    lìng

    1.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2.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十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3.词﹑曲中小令的简称。4.姓。如汉代有令勉。1.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 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1.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郑玄˙笺:『令,善也。』2.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如:『令尊』﹑『令郎』。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xiāng

    部首:

    笔画:20画

    五笔:cyke

    【基本释义】骧(驤)xiāng后右蹄白色的马。马奔跑:骧腾。头高昂:骧首。笔画数:20;部首:马;笔顺编号:55141251251112213534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心度 【先秦】 【文】 韩非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专举公而私不从,赏告而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能用四者强,不能用四者弱。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小旻 【先秦】 【诗】 佚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梁王伐邯郸 【汉朝】 【文】 刘向

    梁王伐邯郸,而征师于宋。宋君使使者请于赵王曰:“夫梁兵劲而权重,今征师于弊邑,弊邑不从,则恐危社稷;若扶梁伐赵,以害赵国,则寡人不忍也。愿王之有以命弊邑。” 赵王曰:“然。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弱赵以强梁,宋必不利也,则吾何以告子而可乎?”使者曰:“臣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以待下吏之有城而已。”赵王曰:“善。” 宋人因遂举兵入赵境,而围一城焉。梁王甚说,曰:“宋人助我攻矣。”赵王亦说曰:“宋人止于此矣。”故兵退难解,德施于梁而无怨于赵。故名有所加而实有所归。…

  • 敛 liǎn

    liǎn

    1.聚集、收集。如:『敛财』。唐˙王勃˙饯韦兵曹诗:『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聊斋志异˙卷十一˙竹青:『讯知其由,敛赀送归。』2.约束、节制。如:『收敛』、『敛容』。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此言尊贵所以自敛制,不从恣之义也。』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见了父亲,神志略敛些 ,片时清楚,也没什么大差。』3.退缩。见『敛手』、『敛足』等条。4.为死者更衣入棺。通『殓』。如:『殡敛』。宋˙钱公辅˙义田记:『殁之日,身 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1.赋税。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纪六十 八˙僖宗干符二年:『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2.姓。如五代时有敛宪。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尚书》

    《尚书》 - 商书·汤誓 【先秦】 【文】 先秦诸子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夏社 疑至 臣扈】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上·一贯 【文】 陈淳

    一只是这个道理全体浑沦一大本处,贯是这一理流出去,贯串乎万事万物之间。圣人之心,全体浑沦只是一理,这是一个大本处。从这大本中流出见于用,在君臣则为义,在父子则为仁,在兄弟则为友,在夫妇则为别,在朋友则为信。又分而言之,在父则为慈,在子则为孝,在君则为仁,在臣则为敬。又纤悉而言之,为视之明、听之聪、色之温、貌之恭,凡三千三百之仪,动容周旋之礼。又如乡党之条目,如见冕者与瞽者必以貌、如或仕或止、或久…

  • 一刀两断 yī dāo liǎng duàn

    dāoliǎngduàn

    1.一刀斩成两断。西游记˙第九回:『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亦作『一刀两段』。2.比喻断绝关系。朱子语类˙卷四十四˙宪问:『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愍』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穷鬼自 知无力,必然情愿退亲。我就要了他休书,却不一刀两断?』亦作『一刀两段』。3.形容行事干脆爽快。歧路灯˙第七十一回:『一个男人家,心里想做事,便一刀两断做出来。』野叟曝言˙第十四回:『有谋赞道:「文先生真是快人,贱性也是一刀两断的。」』亦作『一刀两段』。[似]2.薪尽火灭[反]2.藕断丝连 拖泥带水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臧僖伯谏观鱼 【先秦】 【文】 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盛”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盛」源出: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后汉书》及《万姓统谱》所载,西周初年,召公奭建立燕国,其支子受封于盛(在今河南省境内)为燕国附庸。《穆天子传》云:盛,姬之国。后被齐国所灭,子孙为奭氏。至汉代,为避汉元帝刘奭之名讳,改姓为盛氏,复以祖先封国名为氏。 家族名人 盛吉 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盛彦师 唐代虞城人。因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后为宋州总管。徐圆朗反,战败被执,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

  • 朝秦暮楚 zhāo qín mù chǔ

    zhāoqínchǔ

    1.秦和楚为战国时代的两大国,夹处其间的韩、赵、魏等国,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反复变化。后因以朝秦暮楚比喻人心反复无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尔我家三世奴,岂朝秦暮楚者耶?幼主妄行当劝戒,不从,则当告主人。』精忠岳传˙第三十一回:『杨虎朝秦暮楚,是个反复小人。』亦作『暮楚朝秦』。2.早上还在秦国,晚上却已在楚国。比喻行踪不定,四处飘泊。宋˙晁补之˙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似]1.反复无常、朝三暮四[反]1.忠贞不渝、始终不渝 【查看详细解释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