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足覆餗 zhé zú fù sù

    zhé

    折足,鼎足折断。覆餗,鼎内的食物翻覆。语本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比喻不能胜任,必致失败。后汉书˙卷五十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亦作『折鼎覆餗』。 【查看详细解释
  • 折足覆餗 zhé zú fù sù

    zhé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

    【基本释义】餗sù古代指鼎中的食物,后泛指美味佳肴:“奇珍异味天庖餗。”笔画数:15;部首:飠;笔顺编号:344511541251234
  • 不胜其任 bù shèng qí rèn

    shèngrèn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查看详细解释
  • 鼎折足 dǐng zhé zú

    dǐngzhé

    比喻大臣不能胜任,以致国家倾覆。语出易经˙鼎卦˙象曰:『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查看详细解释
  • 餗 sù

    1.鼎中的食物。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孔颖达˙正义:『餗,糁也,八珍之膳,鼎之实也。』2.泛指美味的佳肴。宋˙梅尧臣˙就野人买兔诗:『剩付钱刀买庖餗,不须缘径更求蹄。』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十八出:『奇珍异味天庖餗,一饭须知恩可报,君恩似海深难掬。』 【查看详细解释
  • 鼎折覆餗 dǐng shé fù sù

    dǐngshé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查看详细解释
  • 覆餗之患 fù sù zhī huàn

    zhīhuàn

    餗,鼎中的食品。覆餗之患指鼎足坏了,食物从鼎中翻出。比喻因力不胜任而坏事。语本易经˙鼎卦:『鼎折足,覆公餗。』三国志˙卷十二˙魏书˙何夔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公府椽属,古之造士也,必擢时隽,搜扬英逸,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亦作『覆餗之衅』、『覆餗之忧』。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INGF

    【基本释义】1.沾湿。 2.多;厚:待遇优~。
  • 足 zú

    1.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说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如:『举足』﹑『失足跌跤』。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2.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3.器物下面支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4.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5.二一四部首之一。1.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羊。』2.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3.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 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1.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2.富裕。如:『富足』。1.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2.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3.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又:ㄐㄩˋ 【查看详细解释
  • 鼎折餗覆 dǐng shé sù fù

    dǐngshé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系辞传下·第五章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

  • 国学名著《周易》

    《周易》 - 鼎(卦五十) 【先秦】 【文】 周文王

    鼎倾覆损坏的启示 【原文】 (巽下离上)鼎①: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2),利出否民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4),我仇有疾(5),不我能即(6)。吉。 九三:鼎耳革(7),其行塞(8)。雉膏不食(9),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粟(10),其形渥(11)。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12)利贞。 上九:鼎玉铉(13)。大吉,元不利。【注释】 (1)鼎是本卦的标题。鼎为饮食器具。全卦的内容同饮食以及与饮食有 关的事相关。“鼎”为卦中多见词。(2)颠趾:翻倒后足向上。(3)出:除 ……

  • 拼音: kuò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

    【基本释义】髺kuò束(发);挽(发髻):“主人髺发。”髺yuè器物折足,形体歪斜。笔画数:16;部首:髟;笔顺编号:1211154333312251
  • 折鼎覆餗 zhé dǐng fù sù

    zhédǐng

    比喻不胜负荷必致失败。见『折足覆餗』条。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祏怯而无断,暄弱而不才,折鼎覆餗,翘足可待。』 【查看详细解释
  • 罢黜 bà chù

    chù

    1.贬抑﹑排斥。汉书˙卷六˙武帝纪:『罢黜百家,表彰六经。』2.免职﹑免除。后汉书˙卷五十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亦作『罢退』﹑『罢斥』。[似]2.罢?﹑罢退[反]2.用 【查看详细解释
  • 斧 fǔ

    1.砍物的工具。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古代杀人用的兵器或刑具。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倘宥凤也,刀锯鈇钺,小生愿身受之。』以斧砍物。汉˙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聊斋志异˙卷八˙小翠:『公怒,斧其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四·卜筮篇 【汉朝】 【文】 王充

    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其意谓天地审告报,蓍龟真神也。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何以明之? 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由此言之,蓍不神,龟不灵,盖取其名,未必有实也。无其实,则知其无神灵,无神灵,则知不问天地也。且天地口耳何在,而得问之?天与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相问…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 【宋朝】 【词】 吕渭老

    (十月初十日,同周元发谒姚氏昆季,多不遇。因与说道小饮,出其兄进道作水调歌头一韵,几二十首,读之,殆不胜情。次其韵作一篇,怀其人,亦以赠元发、说道)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白蘋汀,归老计,似高闲。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

  • 伏 fú

    1.趴,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如:『倒伏』、『伏案』。礼记˙曲礼上:『坐毋箕,寝毋伏。』2.隐藏、隐匿。如:『蛰伏』、『危机四伏』、『昼伏夜出』。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降服、使屈服。如:『降龙伏虎』、『制伏』。4.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5.承认、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6.佩服、信服。同『服』。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隐藏不露的。文选˙左思˙蜀都赋:『漏江伏流溃其阿。』见『伏日』条。对尊长自谦的敬辞。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闲乎?』汉书˙卷四˙文帝纪:『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