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饔飧不饱 yōng sūn bù bǎo

    yōngsūnbǎo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不给 yōng sūn bù jǐ

    yōngsūn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非常困苦。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一˙天下第一:『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亦作『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不继 yōng sūn bù jì

    yōngsūn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十分困顿。明˙朱用纯˙朱子治家格言:『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亦作『饔飧不饱』、『饔飧不给』。[反]口厌肥甘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不饱 yōng sūn bù bǎo

    yōngsūnbǎo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十分困顿。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给』、『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不给 yōng sūn bù jǐ

    yōngsūn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yōng

    部首:

    笔画:22画

    五笔:yxte

    【基本释义】饔yōng熟食。早饭:饔飧不继(“飧”,晚饭,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笔画数:22;部首:飠;笔顺编号:4155332411121344511534
  • 饔飧不济 yōng sūn bù jì

    yōngsūn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不继 yōng sūn bù jì

    yōngsūn

    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查看详细解释
  • 箪瓢屡空 dān piáo lǚ kōng

    dānpiáokōng

    形容生活极为贫穷,缺乏食物。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争奈此人箪瓢屡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或作『箪瓢屡罄』。[似]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丰衣足食 fēng yī zú shí

    fēngshí

    衣食充足。形容生活富裕。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是丰衣足食的很好。』亦作『足食丰衣』、『衣丰食饱』、『衣丰食足』。[似]家给人足[反]啼饥号寒﹑饥寒交迫﹑饔飧不继 【查看详细解释
  • 饔飧 yōng sūn

    yōngsūn

    饔,早餐。飧,晚餐。饔飧指熟食。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赵岐˙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sū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qwye

    【基本释义】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笔画数:12;部首:飠;笔顺编号:354344511534
  • 飧 sūn

    sūn

    1.晚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2.煮熟的饭菜。如:『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3.便饭。仪礼˙聘礼:『宰夫朝服设飧。』郑玄˙注:『食不备礼曰飧。』以水泡饭。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孔颖达˙正义:『飧谓用饮浇饭于 器中也。』 【查看详细解释
  • 饔 yōng

    yōng

    1.熟食。玉篇˙食部:『饔,熟食也。』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新唐书˙卷一六五˙郑珣瑜传:『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2.早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3.宰杀好的牲畜。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郑玄˙注:『牲梓饔,生曰饩。』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先秦】 【文】 孟子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 呼不给吸 hū bù jǐ xī

    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 【查看详细解释
  • 不给 bù jǐ

    不足用,不能供应所需。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文选˙颜延年˙陶征士诔:『井臼弗任,藜茀不给。』 【查看详细解释
  • 倡和 chàng hè

    chàng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随声相和。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孔颖达˙正义:『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2.一人先提议,他人再附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一个封袋上写着「程仪」,一本书、一个诗卷,知县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并 bìng

    bìng

    1.并合。如:『并案处理』。楚辞˙东方朔˙七谏:『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唐˙柳宗元˙驳复雠议:『旌与诛,莫得而并焉。』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并排着。庄子˙马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1.一起、同时。如:『相提并论』、『异说并起』。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2.用于否定词前,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绝』、『决』。如:『事情并非如此。』、『你别误会,我并无恶意。』元˙秦夫˙剪发待宾˙第一折:『母亲严教,并不敢吃酒。』3.皆、俱。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饬,诸侯乱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丘』且、而且。如:『这个案子,保证能完成,并能做得尽善尽美。』相当于『连』、『同』。如:『并此浅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汉书˙卷四十七˙代孝王刘参传:『徙代王于清河,是为刚王。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2 【查看详细解释
  • 赤贫如洗 chì pín rú xǐ

    chìpín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