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寒 fēng hán

    fēnghán

    1.风与寒气。文选˙张华˙情诗:『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2.伤风、感冒。红楼梦˙第二十四:『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 【查看详细解释
  • 步障 bù zhàng

    zhàng

    古代显贵者出游时,于道旁设下遮蔽风寒尘土或禁人窥视的帐幕,长者可达数十里。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北史˙卷八十一˙儒林传上˙张景仁传:『景仁多疾,帝每遣徐之范等疗之。……车驾或有行幸,在道宿处,每送步障,为遮风寒。』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杜衡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治各病,与细辛相近,而力量较弱。李时珍说本品“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 风寒头痛发热。用杜衡研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痰气哮喘。用杜衡焙过,研细。每服二至三钱,正发病时,淡水调下。 吐血阏聚。用杜衡三分、瓜蒂二分、人参一份,共研为末。汤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七·五脏募穴(聚英) 【文】 杨继洲

    中府(肺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章门(脾募)京门(肾募)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脾俞(十三椎下各…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痉病根原 【文】 黄元御

    痉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风寒也。太阳之脉,自头下项,行身之背。发汗太多,伤其津血,筋脉失滋,复感风寒,筋脉挛缩,故颈项强急,头摇口噤,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即痉病之谓。以背膂之筋,枯硬而紧急故也。太阳以寒水主令,而实化于丙火。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清阳左旋,则癸水上升而化君火;浊阴右转,则丙火下降而化寒水。汗亡津血,阴虚燥动,则丙火不化寒水而生上热,是…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细辛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 辛、温、无毒。李明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 等症,可用本品治疗。口疮喉痹等用它,是因它能散浮热。辛能泄肺,所以风寒咳嗽等症可用它;辛能补肝,所以胆气不足、惊 、眼目等症可用它;辛能润燥,所以耳闭、便涩者可用它。 主治 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历节根原 【文】 黄元御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壅肿者,风寒湿之邪,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其病成则内因于主气,其病作则外因于客邪…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五·杂病解上·咳嗽根原 【文】 黄元御

    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痹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暍病根原 【文】 黄元御

    暍病者,暑热而感风寒也。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以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是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腠理不阖,是以气虚而身热。暍病则伤于暑,而又伤于寒者也。盛暑汗流,元气蒸泄,被清风而浴寒水,玄府骤闭,《素问》:玄府者,汗孔也。里热不宣,故发热恶寒,口渴齿燥,身重而疼痛,脉细而芤迟也。盖气不郁则不病,虽毒热挥汗,表里燔蒸…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

    【基本释义】冹fā〔(寒冰。bing)冹〕风寒。笔画数:7;部首:冫;笔顺编号:4113544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临江仙(冬日即事) 【宋朝】 【词】 苏轼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鹧鸪天(萧莹) 【宋朝】 【词】 赵彦端

    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袅娜趁清闲。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膏雨霁,晓风寒。一枝红杏拆朱阑。天台迥失刘郎路,因忆前缘到世间。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淮西总领蔡少卿(范)生日(唐多令) 【宋朝】 【词】 魏了翁

    人物盛乾淳。东嘉最得人。费江山、几许精神。我已后时犹遍识,君子子、又相亲。秋入塞垣新。风寒上醉痕。万百般、倚靠苍旻。只愿诸贤长寿健,容老我、看闲身。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谒金门 【宋朝】 【词】 黄机

    愁万叠。春在雨条烟叶。翠袖倚风寒霎霎。傍阑看乳鸭。何处一声啼鴂。架上荼蘼欲雪。绣被薰香香未歇。可怜音信绝。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西江月 【宋朝】 【词】 李昴英

    小鹢载池心月,长虹夸水中天。主人情重客留连。便欲乘风寒殿。霜竹且传秋信,镜蕖不作春妍。夜凉正好倒金船。朔饮而今再见。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夏云峰 【宋朝】 【词】 佚名

    琼结苞,酥凝蕊,粉心轻点胭脂。疑是素娥妆罢,玉翠低垂。化工深意,巧付与、别个标仪。怎奈向,风寒景里,独是开时。缘何不与春期。此花又、岂肯争竞芳菲。疑雨恨烟,忍见岭畔江湄。冷烟幽艳,曾不许、霜雪相欺。只恐向,笛声怨处,吹落残枝。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听弹琴 【唐朝】 【诗】 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朝】 【诗】 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龙门八咏·下山 【唐朝】 【诗】 刘长卿

    谁识往来意,孤云长自闲。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木落众峰出,龙宫苍翠间。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