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者 bà zhě

    zhě

    以武力称霸的诸侯盟主。孟子˙尽心上:『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土。』[反]王者 【查看详细解释
  • 炫石为玉 xuàn shí wéi yù

    xuànshíwéi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 伯图 bà tú

    霸者的事功。亦作『霸图』。 【查看详细解释
  • 小霸王 xiǎo bà wáng

    xiǎowáng

    1.年轻或据地不大但武功强盛的霸者。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2.专制蛮横而不讲理的人。如:『他向来脾气暴躁,不讲道理,是我们家的小霸王。』 【查看详细解释
  • 楚昭萍实 chǔ zhāo píng shí

    chǔzhāopíngshí

    比喻有好兆头的吉祥物。典出汉˙刘向˙说苑˙卷十八˙辨物。楚昭王渡江时,于江中得如斗大而赤圆的萍实,孔子以为出现萍实是吉兆,只有霸者才能得到。后亦指珍奇的水果。 【查看详细解释
  • 禺 yú

    区域。槌˙侈靡:『王者上事,霸者生功,言重本,是为十禺。』尹知章˙注:『禺,犹区也。』又:ㄩˋ 【查看详细解释
  • 铢两 zhū liǎng

    zhūliǎng

    比喻极细微、轻微。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淮南子˙齐俗:『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 【查看详细解释
  • 杂霸 zá bà

    语本汉书˙卷九˙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指运用杂有霸道的方术治国。宋˙陈亮˙又甲辰答书:『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 【查看详细解释
  • 霸图 bà tú

    霸者的事功。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序:『有晋肇兹王业,光启霸图,授方任能,经文纬武。』亦作『伯图』。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量过 【唐朝】 【文】 赵蕤

    (议曰:杨恽书云:“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人者,士大夫之行也。遑遑求财利,常恐遗之者,庶人之行也。今奈何以士大夫之行而责仆哉?”此量过者也。)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党,党类也。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也。)何以言之?太史公云:“昔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然孔子小之曰:‘管仲之器小哉!岂不以周道衰,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议曰:夔、龙、稷、契,王者佐也;狐偃、咎犯,霸者佐也。孔子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奇管仲有王佐之…

  • 拼音: zhù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tftj

    【基本释义】箸zhù筷子。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古同“著”,明显。笔画数:14;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12132511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齐魏战于马陵 【汉朝】 【文】 刘向

    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而朝。 田婴许诺。张丑曰:“不可。战不…

  • 拼音:

    部首:

    笔画:21画

    五笔:fafe

    【基本释义】霸bà指依杖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霸王。称霸。恶霸。奉行强力政策,或实行强力占有:霸占。霸权。霸道。霸略。古代称诸侯的盟主:霸主(a.中国春秋时势力最大并取得首领地位的诸侯;b.在某一领域或地区称霸的人或集团)。霸业。春秋五霸。笔画数:21;部首:雨;笔顺编号:145244441221251123511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 【唐朝】 【诗】 白居易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冢嫡欲废夺,骨肉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还师 【唐朝】 【文】 赵蕤

    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王子曰:“四人用虚,国家无储。”故曰:“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恩,下无以活其身,则离叛之心生。此为战胜而自败。” 故虽破敌于外,立功于内,然而战胜者,以丧礼处之。将军缟素,请罪于君。君曰:“兵之所加,无道国也。擒敌致胜,将无咎殃。”乃尊其官,以夺其势。故曰:“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谓沉之于渊。沉之于渊者,谓夺其威、废其权。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

  • 国学名著《素书》

    《素书》 - 安礼 【秦朝】 【文】 黄石公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败功 【唐朝】 【文】 赵蕤

    《文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人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天下之尊爵也。何以言之?昔者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没,请为灵若厉,大夫许绪?”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之恭乎?”大夫从之。此因过以为功者也。 魏将王昶、陈泰兵败,大将军以为己过(魏人感将军引过,皆悦,思报之。)。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汉朝】 【文】 刘向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⑨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一·逢遇篇 【汉朝】 【文】 王充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洿行,尊於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於尧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於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