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公约组织 huá shā gōng yuē zǔ zhī

    huáshāgōngyuēzhī

    公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苏联及其东欧附庸国家,根据华沙公约所成立的武装同盟或区域安全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重要部门包括政治协商委员会、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外长会议。该组织的成立目的是苏联想藉此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组织,并控制其附庸国。后随着各国纷纷的退出与自由化,而于一九九一年正式宣告解散。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zhuān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鄟zhuān古国名,中国春秋时鲁的附庸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姓。笔画数:13;部首:阝;笔顺编号:1251121412452
  • 拼音: zēng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鄫zē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中国春秋时郑的一个附庸国,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北。姓。笔画数:14;部首:阝;笔顺编号:43252431251152
  • 波罗的海三小国 bō luó dì hǎi sān xiǎo guó

    luóhǎisānxiǎoguó

    濒临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共和国。三国本为前苏联的附庸国,后纷纷独立。见『立陶宛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条。 【查看详细解释
  • 独立国 dú lì guó

    guó

    有完整主权与自治能力,内政外交都不受他国干涉的国家。或称为『独立国家』。[似]自主国[反]附庸国、殖民地 【查看详细解释
  • 邿 shī

    shī

    国名。春秋时为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宁县东南。 【查看详细解释
  • 附庸国 fù yōng guó

    yōngguó

    为保护本国的安丕屈服于他国的势力,任由其指挥的国家,称为『附庸国』。[反]独立国 【查看详细解释
  • 附庸 fù yōng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借着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柜,却放置酒瓶。』[似]2.隶属﹑寄生 【查看详细解释
  • 罗马尼亚共和国 luó mǎ ní yà gòng hé guó

    luógòngguó

    国名。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北部,北、东北接苏联,东濒黑海,南接保加利亚,西南邻南斯拉夫,西北连匈牙利。面积二十三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三百二十万。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人民多信仰东正教,主要语言为罗马尼亚语。原为苏联附庸国之一。公元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东欧强烈的民主浪潮影响下,共产政权终被推翻,开始民主改革。币制为Leu。简称为『罗马尼亚』。 【查看详细解释
  • 拉脱维亚共和国 lā tuō wéi yà gòng hé guó

    tuōwéigòngguó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联邦,南接立陶宛,面积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六十八万。首都为里加(Riga)。人民信奉天主教,主要语言为拉脱维亚语。公元一九一八年成为独立国家,一九四○年为苏俄所并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之一。近年与立陶宛、爱沙尼亚共和国致力于独立运动,至一九九一年八月苏联政变失败,又宣告独立。国庆节为十一月十八日。币制目前暂用卢布。简称为『拉脱维亚』。 【查看详细解释
  • 爱沙尼亚共和国 ài shā ní yà gòng hé guó

    àishāgòngguó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北濒芬兰湾,东界俄罗斯,南界拉脱维亚,西濒波罗的海,面积四万五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五十八万。首都为塔林(Tallinn)。语言以爱沙尼亚语为主,信仰新教(Lutheran)。本为一独立共和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前苏联并吞,成为其附庸国之一。公元一九九○年起,与其他二小国致力于脱离前苏联的独立工作,并废除共党专政。但直至一九九一年八月才趁前苏联政变之际宣布独立。币制为克朗。简称为『爱沙尼亚』。 【查看详细解释
  • 立陶宛共和国 lì táo wǎn gòng hé guó

    táowǎngòngguó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西濒波罗的海,北与拉脱维亚为界,东、南面则与俄罗斯为邻,面积六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七十二万,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为立陶宛人。首都为维尔纽斯(Vilnius)。人民多信仰罗马天主教。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前苏联并吞,为其附庸国之一。于公元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宣布脱离前苏联独立,并将国名更改为『立陶宛共和国』,但不为前苏联承认。于独立同时,立陶宛国会并通过废除共党专政,建立多党体制。一九九一年八月前苏联政变失败后,始获世界各国承认。二月十六日为国庆节。 【查看详细解释
  • 上国 shàng guó

    shàngguó

    1.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2.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3.京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4.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查看详细解释
  • 附庸风雅 fù yōng fēng yǎ

    yōngfēng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戈”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以国名为氏。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称寒浞。他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 2、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 家族名人 戈讪:明代著名画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画家,…

  • 拱手让人 gǒng shǒu ràng rén

    gǒngshǒuràngrén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唐朝】 【诗】 柳宗元

    行尽关山万里馀,到时闾井是荒墟。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

  • 元士 yuán shì

    yuánshì

    1.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亦称为『上士』。2.职官名。明太祖时曾改给事中为元士,又改为源士,其后仍称给事中。见明史˙卷七十四˙职官志三。 【查看详细解释
  • 伺察 sì chá

    chá

    侦察、窥察。列子˙说符:『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北史˙卷九十三˙僭伪附庸传˙萧传:『宇文皛出入宫掖,伺察内外。』 【查看详细解释
  • 摆门面 bǎi mén miàn

    bǎiménmiàn

    比喻人讲究排场,粉饰外表。如:『现代人常用仿冒的古物摆门面,以附庸风雅。』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