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 【唐朝】 【诗】 皮日休

    (王夏之歌者,王出入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御舒,如王出焉。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出有龙旂,入有珩珮。勿驱勿驰,惟慎惟戒。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閟宫 【先秦】 【诗】 佚名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 被泽蒙庥 bèi zé méng xiū

    bèiméngxiū

    指受恩泽,蒙庇护。 【查看详细解释
  •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máozhī

    1.荒凉贫瘠﹑不生草木的土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2.谑称秃头。[反]1.通都大邑﹑沃野千里 【查看详细解释
  • 被泽蒙庥 bèi zé méng xiū

    bèiméngxiū

    庥,树荫。被泽蒙庥指受恩泽与庇护。如:『妈祖圣灵,被泽蒙庥的信徒不知有多少!』清˙钱泳˙吴留村:『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寿许宰 二月初一) 【宋朝】 【词】 程节斋

    三百篇诗,三十六篇,以祈寿言。惟上天所佑,锡之君子,中心岂弟,盖有仁存。允矣我公,韦平世胄,学问于兹有本原。临民处,看精神秋彻,气宇春温。由来淑景中分。第一日桑弧挂左门。是赋受不凡,仁而宜寿,笑渠谄子,徒费辞繁。命匪在天,算非由数,我只把公心地论。从今去,管亟登槐棘,福遍乾坤。

  • 汤婆子 shāng,tàng,tāng pó zi

    shāng,tàng

    一种用铜锡制成的扁瓶,内盛热水,可置于被子里用以暖脚。清˙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汤婆子:『铜锡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暖脚。宋已有之,苏东坡致杨君素札云:「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即指此也。』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或称为『脚婆』、『锡奴』、『汤壶』。 【查看详细解释
  • 山川 shān chuān

    shānchuān

    1.山岳江河。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2.山水,指自然界的景色。南朝梁˙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我而今在这里,有山川朋友之乐,到也住惯了。』[似]2.山水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pán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

    【基本释义】鞶pán古人佩玉的皮带:“鞶厉游缨”。小囊,小荷包:“男鞶,革;女鞶,丝。”马腹大带。车轴上系靷的皮环。笔画数:19;部首:革;笔顺编号:3354143554122125112
  • 百二山川 bǎi èr shān chuān

    bǎièrshānchuān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查看详细解释
  • 风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fēngrénqíng

    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渐渐之石 【先秦】 【诗】 佚名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遑出矣。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 木图 mù tú

    木制的地理模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查看详细解释
  • 毳冕 cuì miǎn

    cuìmiǎn

    古代天子祭祀山川时所穿戴的冕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杨?传:『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 【查看详细解释
  • 禜 yíng

    yíng

    古代一种祭拜日月﹑星辰﹑山川﹑风雨等的祭祀,以祈求消灾除祸。说文解字:『禜,设绵蕝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跋山涉川 bá shān shè chuān

    shānshèchuān

    形容走长远路途的艰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事实˙龙尾道:『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亦作『跋涉山川』﹑『跋山涉水』。[似]跋涉山川﹑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尘仆仆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刘山春新居) 【宋朝】 【词】 李君行

    三岛十洲,移掇者谁,玉城稚仙。解运诗之巧,裁山剪水,用诗之力,斡地回天。大笑宋初,秀才屋子,著不得官家十万钱。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我家呼喝山川。道今日山春莺已迁。汝南山顶上,虎毋久卧,秀溪底下,龙莫长眠。打起精神,护持诗府,推出诗城障山边。山川道,如稚仙肯出,当拜君言。

  • 禹步 yǔ bù

    1.跛行。相传夏禹治水,涉山川,足病而行跛,故称跛行为『禹步』。汉˙扬雄˙法言˙重黎『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句下李轨˙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2.道教法师设坛建醮时,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动作。见『步罡踏斗』条。南史˙卷四十五˙陈显达传:『地黄村潘妪善禁,先以钉钉柱,妪禹步作气,钉即出,乃禁显达目中镞出之。』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三首之一:『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吴山图记 【明朝】 【文】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

  • 原本 yuán běn

    yuánběn

    1.事物的起源和根本。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2.推溯其本源。槌˙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3.原来、本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4.原来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5.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似]本来、原来 正本[反]复本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