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摽有梅 【先秦】 【诗】 佚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获麟解 【唐朝】 【文】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 拼音: dài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ckpd

    【基本释义】迨dài等到,达到:“卒迨于祸”。趁:迨吉(男女嫁娶及时)。“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趁着他们没有完全摆好阵势时攻击他们)。笔画数:8;部首:辶;笔顺编号:54251454
  • 摽梅之年 biào mén zhī nián

    biàoménzhī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查看详细解释
  • 焦头烂额 jiāo tóu làn é

    jiāotóulàné

    比喻做事困苦疲劳的样子。见『燋头烂额』条。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迨其势焰熏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 【查看详细解释
  • 迨 dài

    dài

    及、等到。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唐˙柳宗元˙三戒˙序:『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趁、乘。表示时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迨营魄之未离,假余息乎音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 名实论 【先秦】 【文】 公孙龙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夫名,实谓也…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减字木兰花(再和) 【宋朝】 【词】 李曾伯

    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 狐埋狐扬 hú mái hú yáng

    máiyáng

    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同“狐埋狐搰”。 【查看详细解释
  • 劳燕分飞 láo yàn fēn fēi

    láoyànfēnfēi

    伯劳和燕子离散分飞。语本乐府诗集˙卷六十八˙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比喻别离,而多用于夫妻、情人之间。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五˙尹瑶仙:『其谓他日劳燕分飞,各自西东,在天之涯地之角耶?』 【查看详细解释
  • 哃 tóng

    tóng

    妄下言论。玉篇˙口部:『哃,妄语也。』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正如里塾小儿学作对,句以字多者为,盲师矜喝,瞽子哃疑,宜其谓七言最难合作,甚于五律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李甲 【文】 张读

    宝应中,有李氏子,亡其名,家于洛阳。其世以不好杀,故家未尝畜猫,所以宥鼠之死也。迨其孙,亦能世祖父意。常一日,李氏大集其亲友,会食于堂。既坐,而门外有数百鼠,俱人立,以前足相鼓,如甚喜状。家僮惊异,告于李氏。李氏亲友乃空其堂而纵观。人去且尽,堂忽摧圯,其家无一伤者。堂既摧,群鼠亦去。悲乎!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如是则施恩者宜广其恩,而报恩者亦宜力其报。有不顾者,当视此以愧。

  •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qióngbīng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查看详细解释
  • 明正典刑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míngzhèngdiǎnxíng

    正,治罪。明正典刑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决。宋˙王楙˙野客丛谈˙卷十˙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十四出:『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九·楚怀王 【宋朝】 【文】 洪迈

    秦楚之际,楚怀王以牧羊小儿为项氏所立,首尾才三年。以事考之,东坡所谓天下之贤主也。项梁之死,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羽不敢争。见宋义论兵事,即以为上将军,而羽乃为次将。择诸将入关,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慓悍祸贼,不许,独遣沛公,羽不敢违。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令沛公王关中。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孱主受令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然遣将救赵灭秦,至于有天下,皆出其手。太史公作《史记》,当为之立本纪,继于秦后,迨其亡,则次以汉高祖可也。而乃立《项羽本纪》,义帝之事特…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下·太极 【文】 陈淳

    太极只是浑沦极至之理,非可以气形言。古经书说太极,惟见于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易只是阴阳变化,其所为阴阳变化之理,则太极也。又曰:三极之道,三极云者,只是三才极至之理。其谓之三极者,以见三才之中各具一极,而太极之妙无不流行于三才之中也。外此百家诸子都说差了,都说属气形去。如汉志谓“太极涵三为一”,乃是指做天地人三个气形已具而浑沦未判底物。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正是指太极。庄子谓“道在…

  • 国学名著《贾谊新书》

    《贾谊新书》 - 卷八·道术 【文】 贾谊

    曰:“数闻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实也。请问道者何谓也?”对曰:“道者,所从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施也。术也者,所从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曰:“请问虚之接物,何如?”对曰:“镜仪而居,无执不臧,美恶毕至,各得其当。衡虚无私,平静而处,轻重毕悬,各得其所。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虚而静,令名自宣,命物自定,如鉴之应,如衡之称,有舋和之,有端随之,物鞠其极…

  • 国学名著《反经》

    《反经》 - 定名 【唐朝】 【文】 赵蕤

    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识鉴不显。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故称之曰:道、德、仁、义、礼、智、信。 夫道者,人之所蹈也。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又曰:道者,谓人之所蹈,使万物不失其所由也。) 德者,人之所得也。使人各得其所欲,谓之德。 仁者,爱也。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又曰: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悲恻隐之心,遂其生成。) 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

  • 离世遁上 lí shì dùn shàng

    shìdùnshàng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查看详细解释
  • 貕 xī

    小猪。汉˙扬雄˙方言˙卷八:『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貕。吴杨之间谓之缔。』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