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简义赅 cí jiǎn yì gāi

    jiǎngāi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āi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mynw

    【基本释义】赅(賅)gāi完备:言简意赅。赅备(完备)。赅博(学识广博渊深)。包括,兼:以偏赅全。笔画数:10;部首:贝;笔顺编号:2534415334
  • 言简义丰 yán jiǎn yì fēng

    yánjiǎnfēng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查看详细解释
  • 言近旨远 yán jìn zhǐ yuǎn

    yánjìnzhǐyuǎn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查看详细解释
  • 崇 chóng

    chóng

    高峻的。如:『崇高』﹑『崇山峻岭』。红楼梦˙第一○二回:『以致崇楼高阁,琼馆瑶台,皆为禽兽所栖。』1.尊敬﹑尊重。左传˙僖公七年:『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2.重视、崇尚。如:『崇尚』。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 功。』1.德高位尊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师叔,楚之崇也。』2.姓。如唐代有崇颖。表示整个﹑一段时间的终了。见『崇朝』条。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āi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晐gāi古同“赅”。笔画数:10;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415334
  • 拼音: gāi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賅gāi见“赅”。笔画数:13;部首:貝;笔顺编号:2511134415334
  • 拼音: gāi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賌gāi古同“赅”。笔画数:13;部首:貝;笔顺编号:4153342511134
  • 言简意赅 yán jiǎn yì gāi

    yánjiǎngāi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查看详细解释
  • 语简意赅 yǔ jiǎn yì gāi

    jiǎngāi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 【查看详细解释
  • 玉海 yù hǎi

    hǎi

    书名。宋王应麟撰,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征引赅备,为类书之善者。 【查看详细解释
  • 王应麟 wáng yìng lín

    wángyìnglín

    人名。(公元1223~1296)字伯厚,宋末庆元人。官至礼部尚书,学问赅博,着有深宁集、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等。 【查看详细解释
  • 言简意赅 yán jiǎn yì gāi

    yánjiǎngāi

    言辞简单而要义赅括。如:『先生这几句话言简意赅,真是令人佩服。』[似]要言不烦[反]长篇大论 【查看详细解释
  • 赅博 gāi bó

    gāi

    渊博。如:『学问赅博』。[似]渊博 【查看详细解释
  • 赅括 gāi kuò

    gāikuò

    总括一切。如:『这次活动的筹备工作,由他一人赅括全部。』 【查看详细解释
  • 金石索 jīn shí suǒ

    jīnshísuǒ

    书名。清朝冯云鹏撰,金索六卷,石索六卷,共十二卷。绘录钟鼎、泉刀、印玺、碑碣等器物,上起三代,下逮元朝,旁及日本古镜及外国钱币,皆详加考订,典赅精博,为金石家所取资。 【查看详细解释
  • 气势 qì shì

    shì

    1.军队军容壮盛。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盖延传:『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3.仗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 忿之心。』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似]2.气魄、气概 气派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āi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yynw

    【基本释义】该(該)gāi应当:应该。该当。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该地。该书。欠,欠账:该账。该他钱。表示肯定或推测:该你值班。古同“赅”,完备。be one's turndeserveought toshould当应笔画数:8;部首:讠;笔顺编号:45415334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忝官引 【唐朝】 【诗】 元结

    天下昔无事,僻居养愚钝。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忽逢暴兵起,闾巷见军阵。将家瀛海滨,自弃同刍粪。往在乾元初,圣人启休运。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敢诵王者箴,亦献当时论。朝廷爱方直,明主嘉忠信。屡授不次官,曾与专征印。兵家未曾学,荣利非所徇。偶得凶丑降,功劳愧方寸。尔来将四岁,惭耻言可尽。请取冤者辞,为吾忝官引。冤辞何者苦,万邑馀灰烬。冤辞何者悲,生人尽锋刃。冤辞何者甚,力役遇劳困。冤辞何者深,孤弱

  • 辞 cí

    1.辩讼的话。说文解字:『辞,说也』。周礼˙秋官˙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2.叙述﹑说明的语言文字。通『词』。如:『言辞』﹑『措辞』。易经˙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3.口实﹑话柄。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朝廷固无辞以罪之也。』4.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汉人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为楚辞,后人因称此类赋体文学为『辞赋』或『辞』。1.告知。周礼˙夏官˙太仆:『王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郑玄˙注:『辞,谓以王不视朝之意告之。』2.推却、不接受。如:「推辞」、「辞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3.告别。如:「告辞」、「辞行」。战国策˙赵策三:「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4.责备。左传˙昭公九年:「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使詹桓伯辞于晋。」杜预˙注:「辞,责让也。」5.解雇﹑解聘。见『辞退』条。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