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huán huàn

    部首:

    笔画:20画

    五笔:

    【基本释义】轘huàn古代用车分裂人体的酷刑。笔画数:20;部首:車;笔顺编号:12511122522112513534
  • 轘辕 huàn yuán

    huànyuán

    1.险阻曲折、形势险要的道路或地带。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2.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接巩县、登封二县界。山路弯曲险奇,古称为轘辕道。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早发成皋望河 【唐朝】 【诗】 刘孝孙

    清晨发岩邑,车马走轘辕。回瞰黄河上,惝怳屡飞魂。鸿流遵积石,惊浪下龙门。仙槎不辨处,沉璧想犹存。远近洲渚出,飒沓凫雁喧。怀古空延伫,叹逝将何言。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唐朝】 【诗】 沈佺期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书楼晴望 【唐朝】 【诗】 李德裕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同杨使君白蘋洲送陆侍御士佳入朝 【唐朝】 【诗】 皎然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旋师闻杕杜,归路忆轘辕。旧佩苍玉在,新歌白芷繁。今朝天地静,北望重飞翻。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拟长安春词 【唐朝】 【诗】 皎然

    春信在河源,春风荡妾魂。春歌杂鶗鴂,春梦绕轘辕。春絮愁偏满,春丝闷更繁。春期不可定,春曲懒新翻。

  • 固守 gù shǒu

    shǒu

    坚守不改变。后汉书˙卷五十八˙傅燮传:『城中兵少粮尽,变犹固守。』三国演义˙第六回:『酸枣诸将固守成,据廒仓,塞轘辕﹑大谷,制其险要。』[似]坚守[反]撤退﹑失陷﹑失守 【查看详细解释
  • 邪径 xié jìng

    xiéjìng

    不正的行径。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中之上:『邪径败良田,黯乱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 【唐朝】 【诗】 皎然

    皇心亭毒广,蝥贼皆陶甄。未刈蚩尤旗,方同轩后年。天子幸汉中,轘辕阻氛烟。玺书召幕牧,名在列岳仙。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清损休汝骑,仁留述职篇。遐路渺天末,繁笳思河边。饰徒促远期,祗命赴急宣。謏才岂足称,深仁顾何偏。那堪临流意,千里望旗旃。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缑山庙 【唐朝】 【诗】 吴筠

    朝吾自嵩山,驱驾遵洛汭。逶迟轘辕侧,仰望缑山际。王子谢时人,笙歌此宾帝。仙材夙所禀,宝位焉足系。为迫丹霄期,阙流苍生惠。高踪邈千载,遗庙今一诣。肃肃生风云,森森列松桂。大君弘至道,层构何壮丽。稽首环金坛,焚香陟瑶砌。伊余超浮俗,尘虑久已闭。况复清夙心,萧然叶真契。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唐朝】 【诗】 独孤及

    皇运偶中变,长蛇食中土。天盖西北倾,众星陨如雨。胡尘动地起,千里闻战鼓。死人成为阜,流血涂草莽。策马何纷纷,捐躯抗豺虎。甘心赴国难,谁谓荼叶苦。天子初受命,省方造区宇。斩鲸安溟波,截鳌作天柱。三微复正统,五玉归文祖。不图汉官仪,今日忽再睹。升高望京邑,佳气连海浦。宝鼎歊景云,明堂舞干羽。虎臣□激昂,□□□御侮。腐儒著缝掖,何处议邹鲁。西上轘辕山,丘陵横今古。和气蒸万物,腊月春霭吐。得为太平人,穷达

  • 三涂 sān tú

    sān

    1.古代指太行、轘辕、崤渑,皆在今河南省境内,为险要之地。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岛之险也。』2.印度宇宙观中将众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而将畜生、饿鬼、地狱三种处境悲惨的状况,称为『三涂』。三涂是借用中国儒家经典左传『三涂』一词,表示危险之处,以之翻译梵语ap16.yagati。贤劫经˙卷六:『消世无益法,灭化三涂厄。』西游记˙第十二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亦称为『三恶道』。 【查看详细解释
  • 鲠 gěng

    gěng

    1.鱼骨﹑鱼刺。说文解字:『鲠,鱼骨也。』2.祸害。国语˙晋语六:『今治政而内乱,不可谓德;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后汉书˙卷六十五˙段颎传:『昔先零作寇,……始服终叛,至今为鲠。』1.鱼骨刺在喉咙中。广韵˙上声˙梗韵:『鲠,刺在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礼记˙内则『鱼去乙』句下郑玄˙注:『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 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2.阻塞不通。南朝梁˙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诗:『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 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饷道一鲠,兵安所仰食?』正直、耿直。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专诸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 之臣,是无如我何。』隋书˙卷三十九˙阴寿传:『性刚鲠,有不可夺之志。』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地图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人之众寡,士之精粗,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知、将能之谓参具,故将出令发士,期有日数矣,宿定所征伐之国,使群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议成败,人主之任也。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行,用货财供给军之求索,使百吏肃敬,不敢解怠行邪,…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太湖诗·上真观 【唐朝】 【诗】 皮日休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静架九色节,闲悬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汉朝】 【文】 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司马错论伐蜀 【先秦】 【文】 佚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志·郡国一 【南北朝】 【文】 范晔

    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 ——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

  • 国学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 - 卷十五 【魏晋】 【文】 郦道元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遭举山,《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尸水注之,水北发尸山,南流入洛。洛水又东得乳水,水北出良余山,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会于龙余之水,水出蛊尾之山,东流入洛。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山海经》曰:洛水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是也。又曰自鹿蹄之山以至玄扈之山,凡九山,玄扈亦山名也,而通与讙举,为九山之次焉。故《山海经》曰:此二山者洛间也。是知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水兼受其目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